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临床上脑卒中的影像学评价首先是区分缺血性与出血性卒中,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定位缺血性卒中的责任病灶,同时判断狭窄、闭塞的血管。
在脑梗死超急性期头颅CT一般不显示异常。常规MR比CT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在超急性期应用价值有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超急性期脑缺血有高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无创性的显示急性脑梗死病人病变血管的数目、部位、狭窄程度和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所以DWI和MRA已成为对急性脑梗死进行影像学评价的重要方法。
临床上多种疾病均可以卒中样发病来就诊,有关DWI在这类病人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国内报道较少。联合应用DWI和MRA对急性脑梗死进行影像学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课题旨在研究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重点是研究发病6小时内的病人DWI的应用。评价急性脑梗死72小时内的rADC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探讨MRA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诊断情况及其与DW工上显示病灶的关系。初步探讨DWI对呈卒中样发病的病人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呈卒中样发病的病人66例。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后,经临床和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病人56例(男32例,女24例),其中40例病人同时行MRA检查。
根据行MR检查距发病时间长短将病人分成6小时内(18例),6-24小时(12例),24-48小时(10例),48-72小时(16例)四个组。DWI、T<,2>WI和MRA分别采用EPI、DRIVE和3D-TOF法在3.0T超导MR机上扫描成像。重点记录在DWI上发现病灶,而T<,2>WI显示可疑或未见显示的病例。选取病灶中心和健侧相应部位5×5像素大小区域为各自的感兴趣区,测定各自的ADC值,并计算rADC值。
将DWI上所显示的病灶分为前循环和后循环两类,并按照解剖关系准确定位病灶。MRA选取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为研究对象,将对象血管分成正常、狭窄和闭塞三种情况。描述DWI上病灶与MRA血管异常之间的关系。
结果:
56例病人均在DWI上显示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符的病灶。病灶在DWI上具有较高的信号强度和清晰度。36例病人经DWI证实在T<,2>WI上显示的部分高信号病灶为陈旧性。10例呈卒中样发病的非急性脑梗死病人DWI上均未显示典型高信号影。56例病人病灶中心的ADC值均低于健侧相应部位(配对t检验,P<0.01);不同时间段病灶中心的ADC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F=1.593,P=0.202)。不同时间段的rADC分别为0.499±0.094,0.483±0.077,0.417±0.094,0.473±0.072,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F=2.055,P=0.118)。
40例MRA中,28例(70.0%)发现血管狭窄或闭塞,12例未见明显异常。16例大面积病灶的血管病变阳性率为100%。DW工在前后循环上显示病灶解剖定位均与MRA上血管异常解剖定位有很好的一致性。
结论:
DWI在脑梗死超急性期和急性期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发病在6-72小时的梗死灶在DWI上具有较高的信号强度和清晰度;联合应用DWI和T<,2>WI可以对新旧梗死灶加以鉴别;DWI在对呈卒中样发病的病人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72小时内梗死灶的ADC值均低于健侧,且rADC值一直保持较低水平。
MRA能很好的显示颅内大血管的狭窄和闭塞,大面积病灶的病人MRA上均可见大血管的闭塞或狭窄;DWI所显示病灶与MRA上血管异常有很好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