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下肢神经阻滞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replacement,TKA)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通过对两种不同麻醉方式的比较,寻找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针对老年患者TKA的理想麻醉方式,为这类患者的临床麻醉提供理论指导,从而达到脑保护的作用。方法:选择自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年龄65~75岁,ASA分级为Ⅰ级~Ⅱ级。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所有入组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复合下肢神经阻滞(收肌管+IPACK阻滞)麻醉的方法,B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单纯全身麻醉)。入室后,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面罩吸氧2L/min,行桡动脉穿刺,开放上肢静脉通道。A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收肌管阻滞和IPACK阻滞,分别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注药后10 min分别对患侧髌骨前内侧、小腿中部内侧、内踝周围(隐神经支配区域)、膝关节后区(腓总神经、胫神经、闭孔神经关节支支配区域)进行温度觉和轻触觉测试,出现温度觉或轻触觉减退为阻滞成功。之后进行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术中维持生命体征平稳。B组直接进行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术中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丙泊酚,连接静脉镇痛泵。观察指标记录:(1)记录手术开始时(t0)、手术开始后15分钟(t1)、手术开始后30分钟(t2)、手术开始后60分钟(t3)、手术结束时(t4)5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ETCO2)、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2)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前2d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记录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的用量及清醒拔管时间。(4)于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采用简易智力检测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评价认知功能并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例数。记录有无术中知晓出现,记录有无下肢神经阻滞穿刺有关的神经损伤出现。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基准资料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个人史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t0、t1、t2、t3、t4这5个时点的MAP、HR、PETCO2、SpO2等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在t0、t1、t2、t3、t4这5个时点的BIS值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术后第1 d的VAS比较中,A组患者的评分要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丙泊酚用量、枸橼酸舒芬太尼用量、清醒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手术前1d与手术后第3d、第5d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 d的MMSE比较中,A组患者的评分要明显高于B组(P<0.05);组内比较,B组术后第1d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 d的POCD发生率的比较中,A组要明显低于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过程中,所有统计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无下肢神经阻滞穿刺有关的神经损伤出现。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复合下肢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更小,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