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们用于规范权利义务,建立稳定、秩序的政治生活,脱离自然状态所必需的重要组织。公民将属于自己的权利让渡给政府,以期政府保护个人利益,谋求自身发展。当公民将权利授予政府时,政治信任也就应运而生。公民的政治信任是政府行政合法性与政策有效性的基础,而政治信任过低意味着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将花费更大成本。但是,许多研究者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民众政治信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央强地弱”的差序格局,民众对基层政府的不信任越来越呈现出常态化发展。此外,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政治信任也表现为高低共存的非均衡格局。那么,作为政府政策、资源强输出的重点区域,在基层政府的强关怀下,是否能够转变这种差序信任?不同地区的贫困农民政治信任会不会也存在差异?政府扶贫改善了贫困农民生活条件,由此带来的贫困农民与非贫困农民之间相对生活水平的变化是否会造成贫困农民与非贫困农民政治信任的差异?不同类别的贫困农民之间会不会存在政治信任差异?本研究通过对现有关于政治信任的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选择国家深度贫困县L县作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问卷调查辅以深度访谈,探究当地农民政治信任的差异,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并为减小差异提供可行性的建议。本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选题背景、选题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关于政治信任的研究综述、研究的方法、思路整体框架、研究的重难点、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等。第二部分: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主要介绍关于信任、政治信任等重要概念以及关于政治信任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研究假设与设计过程。提出关于深度贫困地区政治信任差异的研究假设,设计政治信任测量指标以及问卷设计结构、内容与过程等。第四部分:实证分析。首先介绍L县整体现状与脱贫状况,随后从各测量维度对L县深度贫困区农民政治信任进行描述并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当地农民政治信任差异进行验证。研究发现:纵向上深度贫困地区农民依然存在政治信任的差序格局。横向上,就基层政府政治信任而言,已脱贫地区贫困农民政治信任度高于L县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农民。此外,深度贫困地区内部的贫困农民与非贫困农民以及不同类别的贫困农民之间也存在政治信任差异。第五部分:原因分析。主要从基层政府治理困境、扶贫效度、文化和媒介四个方面分别对深度贫困地区农民政治信任差异进行论述。第六部分:对策研究。本部分主要针对三、四部分出现的差异及原因做出相应对策分析,为缩小当地政治信任差异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