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办高等教育随着多元化经济体制的发展在我国逐步发展壮大。民办高校的数量与办学规模与日俱增,弥补了公办高校在数量、结构、种类、分布地域等方面的不足,弥补了经济发展对人才多专业、多规格、多层次的需求。受办学体制等因素的影响,虽然民办高校在办学规模、经费的合理利用、发展速度等方面优于公办高校,但在教学硬件、科研能力、教学质量以及办学层次上还有着较大差距。随着生源竞争的不断加剧和高校数量渐增、涉及专业渐广、分布区域扩大,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难免地出现了“重数量轻质量”、“重牌子推广轻实力提升”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由于公办高校的年年扩招和国外办学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民办高校的生存压力逐渐增大,彼此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信息时代,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以及信息资源是关系到民办高校生死存亡的重要资源。而任何一种资源都要靠人来控制和操作,因此人才是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生产要素。人力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它的主观能动性和爆发力使其在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成为影响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西奥多·舒尔茨认为:人力是社会进步的因素,国民生产增加的净值有一半来受益于人力资源的力量。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决定民办高校生存、发展、壮大的核心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作,是在经济学与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通过招聘、培训、调配等形式,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调配,使人力、物力有机结合,保持最佳配置,达到最佳效应。同时,人力资源管理还要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适当的诱导和控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组织目标,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怎样提高生存力和竞争力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生存之地和发展的空间,关键在于民办高校能否通过自身改进,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能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否拥有高素质人力资源。重视高校的人力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人力资源、提升和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提升民办高校竞争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民办高等教育要把发展的重心,从扩大数量规模扩散型发展转向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特色集约型发展,要立足现有办学物力资源基础上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获取最大效益。目前,各高校都在不断探索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转变,旨在建立一种着眼民办高校整体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变革是创新的推动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由于变革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独特性、时限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对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时,可以把它当成一个项目来做。充分利用项目管理的思想、方法,确保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改革切实有效。通过分析研究和制定符合民办高校长远发展目标,以人才战略为核心,以提高团队和个人绩效为根本任务,以提升全校人才的整体竞争力为最终目标,围绕实现民办高校最大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开展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