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素蛋白共混膜仿生制备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y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环境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基团,如-COOH基团,这些活性基团很容易诱导无机矿物碳酸钙和磷酸钙的沉积,对于矿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丝蛋白的结构特点为无机物在其表面的矿化提供了基础,它能为无机物提供成核位点、诱导无机离子沉积。因此近年来,丝素蛋白被作为有机模板而广泛的应用于有机/无机复合生物材料的制备。另外,研究发现非胶原类的大分子聚合物也能明显影响无机矿物的成核和生长。本论文利用丝素蛋白以及大分子聚合物结构上的特点,在丝素蛋白分子中引入各种不同的聚合物,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无机矿物的矿化沉积。实验中以有机大分子丝素蛋白为主体,与聚合物分子进行共混膜后,制备共混膜,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预矿化后置于1.5倍人体仿生液(1.5×SBF)中,钙磷离子在大分子聚合物/丝素蛋白的表面沉积、成核并最终聚集形成羟基磷灰石,论文着重研究不同大分子聚合物/丝素蛋白的配比、不同预矿化温度对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类骨质复合材料沉积量、钙磷比以及形貌的影响。内容一,仿生合成聚丙烯酸/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生物材料。将丝素蛋白与聚丙烯酸进行共混,制备不同配比的聚丙烯酸/丝素蛋白共混膜,将共混膜用乙醇改性后,用氯化钙溶液和磷酸氢二钾溶液进行预矿化处理后置于人体仿生液中仿生制备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本实验探讨了乙醇的改性处理对复合材料制备的影响。通过FTIR、XRD、SEM、EDX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1,所制备的复合生物材料中,羟基磷灰石晶体的结晶度较低,与天然骨组织中的磷灰石晶体相似;2,乙醇改性处理后的聚丙烯酸/丝素蛋白共混膜更有利于羟基磷灰石在其表面的生长。内容二,仿生合成聚天冬氨酸/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生物材料。制备不同配比的聚天冬氨酸/丝素蛋白共混膜,经乙醇改性处理、于不同的温度下预矿化后置于1.5×SBF中得到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本章实验探讨了聚天冬氨酸/丝素蛋白的配比以及预矿化温度对羟基磷灰石的形貌和沉积量的影响。利用FTIR、XRD、SEM、ICP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PASP/SF的配比以及预矿化温度会影响复合材料的形貌以及沉积量。随着共混膜中PASP含量的增加,SF/HA复合材料中磷灰石的含量增加、Ca/P比增大;预矿化温度的提高同样会促使磷灰石含量的增加、Ca/P比的增大。内容三,论文实验的第三部分研究了小分子的氨基酸—天冬氨酸的加入对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性质的影响。首先,在预矿化液氯化钙中加入不同质量的天冬氨酸,得到不同的预矿化液。然后将乙醇改性处理后的丝素蛋白膜放入此矿化液中进行预矿化处理,后置于1.5×SBF中24h,得到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表征结果显示:天冬氨酸的加入量对复合材料的形貌有较明显影响,同时对于钙磷在丝素蛋白膜表面的沉积也有一定的影响。综上所述,本论文主要以丝素蛋白纤维为模板,调控钙磷在其表面的沉积、成核,制备类骨质羟基磷灰石晶体。在丝素蛋白的调控下,磷灰石晶体在其表面沉积,所制备的类骨质复合生物材料与天然骨具有组成和结构上的统一,是一种理想的复合生物材料。
其他文献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主要基于对电流、电位、电阻和电导的传感。由于酶电流生物传感器易于制作商业化的仪器,因此其在过去的五年中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酶电流生物传感器可以
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DBFC)以NaBH4为阳极燃料,NaBH4是含氢量很高[固体为11%(质量),饱和NaBH4溶液为7.4%(质量)]的储氢材料。NaBH4比甲醇的氧化动力学较快,能量密度和组成的电池电压优于甲醇;理论上NaBH4的直接电氧化为8e-反应,大于甲醇的6e-反应,有更高的比容量,另外NaBH4不易燃、毒性低、不产生二氧化碳。但是NaBH4在电化学氧化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水解产生
介孔材料MCM-41具有排列有序的纳米孔道、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被广泛的用作各种客体的载体。MCM-41负载发光物质所得的复合发光材料具有发光强度大、颗粒分布均
近年来,有机硒化合物研究较多的是硒醚与二硒醚。因为二硒醚存在硒硒单键,使其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成为潜在的药物中间体。此外,二硒醚在有机合成中也有较大的作用,能够进行亲电加成反应,在不对称合成中有一定应用,还能够用作催化剂,我们课题组曾经报道过有机硒催化醛脱脱水生成腈的反应。合成二硒醚最经典的方法是格氏试剂法,先制备格氏试剂,再加入硒反应,最后氧化得到二硒醚,该方法需要在严格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本
单原子催化剂(SACs)是多相催化领域的新概念,可以定义为载体表面上分布着单个原子级分散的均一活性的金属催化剂。由单原子催化剂完成的催化反应即为单原子催化,实验上可以用一些先进的表征手段,如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像差校正高角球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光谱(HAADF-STEM)等,鉴别出单个原子,提供直接可信的证据。单原子催化剂能够最大效率地利用金属,也为控制催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提供了新途径。此外
学位
手性表面活性剂能通过自组装形成各种结构的手性自组装体,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生物、药物的识别,制备靶向性的DNA纳米载体材料等。胸腺嘧啶型手性表面活性剂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嘧啶环之间有较强的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并且氢键对环境有较强的敏感性。因此研究该表面活性剂手性聚集体行为和作用机理,以及其与DNA的复合作用的缔合模式,不仅从分子的水平理解手性自组装的缔合特性,更有望拓展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