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每搏量变异度联合CI、CVP指导腹部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容量治疗的效应,为临床容量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择期行腹部胃肠道肿瘤切除术的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065岁,体重5680kg,身高156179cm,ASAⅠ或Ⅱ级,无重要脏器合并症,无贫血和凝血功能障碍。随机分为两组(n=20):常规补液组(A组)和SVV联合CI、CVP补液组(目标管理补液组,B组)。患者入室后建立上肢静脉通路,吸氧,常规监测ECG、HR、SpO2和MAP。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连接FloTrac传感器,一端连接Vigileo监测系统监测SVV、CO、CI、SV等参数,一端连接IntelliVue MP50多功能监测仪监测有创动脉压。经右颈内静脉行中心静脉穿刺并置管,以备液体输注并监测中心静脉压(CVP)。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异丙酚1.52mg/kg、顺式阿曲库铵0.2m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连接Excel 210型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设定潮气量8ml/kg、吸呼比1:1.5、呼吸频率12次/min。术中吸入七氟醚并维持呼气末浓度2%~3%,静脉输注瑞芬太尼维持血浆靶浓度4ng/(kg·min),根据情况追加顺式阿曲库铵0.05mg/kg维持肌松。A组采用常规补液方案进行补液,B组依据SVV、CVP、CI指导的目标管理补液方案进行补液。记录入室(T0)、麻醉诱导插管后(T1)、手术开始(T2)、术中每间隔20 min(T3-10)、手术结束(T11)时的MAP、HR、CVP、SVV和CI。记录术中失血量、输液量和尿量。记录术中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低血压、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检测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时氧供量(DO2)、氧耗量(VO2)、氧摄取率(ERO2)和LD的浓度。检测入手术室和手术结束时的TNF-α、IL-4、IL-8、β2-MG的浓度。记录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恢复进流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性别构成比、手术构成比、手术时间、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各时点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的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后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HR均加快,但均小于110次/min,手术开始至术毕HR恢复至基础水平。MAP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均降低,A组于手术开始后20min、B组于手术开始即刻即恢复至基础水平。SVV A组于手术开始后40min、B组于手术开始即刻至术毕低于基础水平。CVP A组于手术开始后60min、B组于手术开始即刻至术毕高于基础水平。CI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均降低,A组于手术开始后40min、B组于手术开始即刻即恢复至基础水平(P<0.05)。血流动力学不良事件的发生率,A组高于B组(P<0.05)。3两组患者TNF-α、IL-8、IL-4和β2-MG浓度的比较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1时TNF-α、IL-8、IL-4和β2-MG浓度均升高。与A组比较,B组TNF-α、IL-8、β2-MG浓度降低,IL-4浓度升高(P<0.05)。4两组患者DO2、VO2、ERO2和LD浓度的比较与T1时比较,T11时B组DO2、VO2、ERO2和LD浓度升高,A组VO2、ERO2降低,LD浓度升高;与A组比较,B组DO2、VO2、ERO2均升高,LD浓度降低(P<0.05)。5两组患者输液量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B组输液总量和胶体输注量分别为3138±360ml,1320±192ml,晶胶比约为1:1,A组输液总量和胶体输注量分别为3208±311ml,776±81ml,晶胶比约为3:1,与A组相比,B组输液总量无差异,胶体输注量增加。B组尿量(399±127ml)多于A组(263±122ml),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恢复进流食时间缩短(P<0.05)。6术后并发症情况A组并发症总数为6例,B组并发症总数为4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SVV、CI、CVP为目标的补液方案可以保持腹部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维持有效的循环血容量和组织灌注,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是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中较为理想的容量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