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基础,林地是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载体,新一轮的集体林权改革使得林地承包营制度将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合一”的集体经营转变为“两权分离”下的农户家庭经营,但“西部开发,生态优先”,政策规制着西部地区农户的林地经营方式和利用程度,因此,利用林地发展非木质林产品成为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现代林业建设的现实选择,也是西部地区农户林地生产的主要方式。农户经营林地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经济收益,林地经济收益的增加来自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和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因而,提高农户的林地生产技术效率既有利于增加农户的收入,又有利于提升林业生态功能。本文在明确技术效率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生产前沿面理论和距离函数的技术效率测定方法,以全国最早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地区之一——四川省雅安市农户为例,从分析农户林地经营(生产)行为为出发点,从经营主体、经营规模、经营模式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户的林地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外部环境特征、林地禀赋特征、农户家庭特征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户林地经营行为,但林业劳动者自身特征对农户林地经营行为的影响难以测度。从外部环境特征的测量变量来看,农户对政府扶持林业经济政策的了解程度、技术培训、农户间的相互影响、经营林地的机会成本对农户林地经营行为均有显著影响;林地禀赋特征的测量变量中,林地的肥沃程度、距家距离和细碎化程度对农户林地经营行为影响显著;林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是农户家庭特征测量变量中对农户林地经营最显著的因素。第二,样本农户的林地经营呈现出劳动力“女性化”的特征,林业劳动力女性化不但影响林地的经营结构和投入产出,而且影响林地的生产技术效率,不利于林业经济的发展,相比之下,“男女同林”的农户更有利于林业生产的发展。林业主要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技术培训、从事林地经营的年限、家庭劳动力的数量对林地生产技术效率有正效应,家庭主要劳动力是否从事农林就业对林地生产技术效率有负效应。第三,经营规模与农户的林地生产技术效率呈现倒“U”型的趋势,中等经营规模的农户林地生产技术效率要高于小规模农户和规模较大的农户,全体样本农户的林地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值为64.38%,在现有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投入的条件下,农户的林地生产技术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三种林地经营规模中,林业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和是否参加技术培训对农户林地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家庭成员从事非农产业等因素对农户林地生产技术效率有负向效应;林业劳动者的年龄、农户家庭人口规模、是否参加合作社等因素对农户林地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第四,由于种苗投入强度与劳动力投入强度等内在因素的不同,导致农户的林地经营模式分为四个技术类别,各技术类别的林地生产技术效率各不相同且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各技术类别的技术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林下养殖与药材类、水果与木本药材类、干果类和林下粮菜类;总体而言,样本农户林地经营的技术效率2011年比2008年提高了1.79%,但农户经营林下粮菜的技术效率呈现下降趋势。要素投入产出弹性不同是农户林地经营方式分成不同技术类别的主要原因,从要素产出弹性看,各技术类别要素的产出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林下养殖与药材类的要素产出弹性最高,而水果与木本药材类、林下粮菜类的劳动力产出弹性为负,资金投入产出弹性在水果与木本药材类中也表现为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