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重庆四面山50个植物样地的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对重庆四面山森林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运用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该地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对重庆四面山森林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TWINSPAN等级分类将四面山50个调查样地划分为14类,代表14个群系,分类的结果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四面山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亚热带性质的次生植被类型。DCCA二维排序的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为一致,TWINSPAN分类所得到的14个群系在DCCA二维排序图上均有其相应的分布范围,但不同的森林植物群落间没有显著的分界界线。由海拔决定的土壤水分和温度的综合梯度是决定四面山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素,坡度和坡位对植物群落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大面积人工营造杉木林也对植物群落分布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四面山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但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不同,同一植物群落的不同植物层的物种多样性也存在差异。植物的丰富度指数总体上表现为灌木层最大、乔木层次之、草本层最小。植物的多样性指数总体上表现为灌木层最大,乔木层与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虽然互有高低,但基本上均小于灌木层。植物群落乔木层和其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在海拔1000-1200m范围达到峰值,低于或高于这一海拔范围时,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逐渐降低。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植物群落内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在海拔梯度上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植物群落各层物种多样性对环境梯度变化最敏感的是草本层,其次是灌木层,乔木层的敏感程度要小的多。海拔是也是影响四面山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生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