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是临床常见的焦虑障碍类型。本研究旨在观察GAD患者的神经病理特征以及药物治疗前后大脑功能的改变,探索药物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大脑可塑性的影响。方法:1.研究对象来自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就诊的GAD患者,同期在周边社区和网络招募健康对照,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与患者组相匹配。2.在基线和干预开始后2周、4周、8周、12周及24周对被试随访评估临床症状、内感知觉分数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并在基线、8周末和24周末进行头颅磁共振扫描。3.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HQ-9)、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严重程度(CGI-s)精神追踪范式(MTP)和身体感知觉问卷(BPQ)等进行评估;采用西门子3.0T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对受试者进行头颅磁共振(MRI)扫描。4.原始数据应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7.0进行数据校对和统计分析。采用FSL,C-PAC,gRAICAR和ANTs等软件完成磁共振图像预处理与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或协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以P<0.05为统计检验阈值,磁共振结果采用FDR法进行多重比较校正。结果:第一部分关于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神经病理特征的研究1.共入组GAD患者组51人,对照组49人。两组被试在临床症状和内感知觉水平指标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GAD患者组在内感知觉任务刺激下在右侧舌回、左侧顶上回及右侧颞中回激活减弱;组别与任务的交互效应发现小脑、左侧梭状回及右侧舌回激活异常。3.使用自动化探测工具gRAICAR对亚组进行探测,提示视觉网络在GAD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区分作用。GAD患者组在双侧舌回、双侧枕中回及左侧中央后回低频振幅比率减低;在右侧丘脑、右侧枕中回、右侧舌回及右侧中央后回局部一致性减低;在左侧角回,广泛性焦虑障碍组较正常对照组局部一致性增强。GAD患者组右侧岛叶前部与同侧中央前回的功能连接较正常对照组增强。4.通过对岛叶的心理生理交互作用分析,发现内感知觉任务下,GAD患者组在左侧内侧前额叶、右侧额上回、左侧中央前回及小脑与岛叶前部的连接增强;外感知觉任务下,GAD患者组在右侧海马延伸至右侧杏仁核与岛叶中后部连接增强。第二部分关于药物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神经可塑性的研究5.共入组GAD患者组31人,对照组28人。基线时点,两组被试在临床症状和内感知觉水平指标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6.通过比较基线与24末随访数据的差异,对时间×组别×任务交互作用分析,发现右侧颞下回、双侧颞中回及双侧楔前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在低频振幅比率为效应指标的研究中,右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在8周末较基线的时间效应与组别效应间具有交互作用;以岛叶前部为感兴趣区,将8周末数据与基线时点功能连接的差异进行比较,发现组别与时间交互作用的脑区为右侧壳核。8.在内感知觉任务下,GAD患者组治疗前后在右侧角回与右侧岛叶前部的连接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在外感知觉任务下,GAD患者组治疗前后在右侧舌回、右侧颞上回、左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及左侧中央旁小叶与右侧岛叶中后部相连接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内感知觉通路在岛叶前部与内侧前额叶等高级认知调节脑区连接增强;而外感知觉通路则与“记忆中枢”和“恐惧中枢”连接发生增强。两条通路均与焦虑症状相关。2.药物治疗能够调节GAD患者在内感知觉任务下情绪调节相关脑区的激活,从而改善焦虑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