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冲突与秩序一直是社会学研究中比较关注的议题。近些年,对于乡村秩序的研究越发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运用社会冲突的理论,从一个移民村庄围绕水资源的使用所存在的用水冲突入手,对其灌溉水方面所存在的政策移民之间及政策移民与非政策移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移民村庄中用水冲突对于当地社会秩序的影响。全文共分五章来论述。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交代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及调查地——内蒙古阿拉善孪井滩生态移民社区的概况。第二章开始进入本文的主体部分,介绍本文的背景孪井滩移民社区,该社区是内蒙古唯一一个引黄灌溉社区。考虑到当地水资源的有限、社区农户节水意识的缺乏以及移民社区的整合程度低,孪井滩实施了由斗长、嘎查领导及灌溉管理局配合共同维持灌溉秩序的管理方式,但是因为社区的领导和农户对于扬黄灌溉管理经验的缺乏,加之社区外来移民的增加,围绕水资源的冲突和矛盾时有发生,导致移民社区由“用水难”陷入“管水难”。第三章主要论述政策移民之间的水利冲突与秩序。社区成立之初,农户之间经常出现围绕灌溉水使用引发的纠纷和矛盾,特别是为得到更多的水资源,或延长灌溉时间而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的现象经常发生。严重影响当地的灌溉秩序。而斗长的设立在表面上为村庄灌溉用水的管理工作带来帮助的同时,却因斗长工作失职和人情水事件引发了村庄秩序的又一阵混乱和冲突。而面对这些发生在政策移民之间的不存在根本利益分歧的用水冲突,政府扮演起协调者的角色,通过撤销斗长职位,组织用水者协会,加强力度引进先进测量设备等措施减少了由于以上原因所引起的用水冲突。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在实现对于村庄秩序进行规范的同时也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更加加强了对当地稀缺资源的进一步控制。第四章继续讨论政策移民与非政策移民之间的关于用水的冲突与秩序。孪井滩的非政策移民指那些来自甘肃等地的回族群体,他们有着与当地人完全不同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除了租种土地和打工等活动会和本地人有些接触,其余方面接触很少。对于极度缺水的孪井滩来讲,合理有效地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在本地人中间就很难实现,2004年以后,回族人口的剧增让这件本来就很棘手的事情雪上加霜。2009年5月和2010年4月,回族群体两次聚众闹事,抗议政府,要求解决水资源使用问题。面对态度极端的回族群体,政府选择了立场明确的处理态度,那就是以非法买卖土地为理由,减少回族群体拥有土地的数量,以期降低他们争夺水资源的可能性。这样一来,政府一方面缓解外来户和本地户的争水冲突,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争水冲突对于村庄秩序的影响;一方面保护了本地户享用有限水资源的权利和利益,从而赢得民心,孪井滩政府的形象和权威有了更坚实的社会基础。综上所述,在移民村庄的整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因为资源的稀缺而产生分歧,进而引发矛盾甚至冲突,而这种冲突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地会对已有的或者尚未稳固的移民村庄秩序带来冲击,那么在这种情况如何保证村庄秩序的良好运行?在孪井滩,水是最紧缺最关键的利益资源,当地人和外来人作为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对水资源的享用和占有都各执己见,冲突和矛盾难免发生。但是,外来户并没有把矛头直接指向当地人,而是指向当地政府。很显然,在外来户眼里,当地人和当地政府不仅仅是地缘意义上的聚落结构,更是一个风险承担的共同体。而面对外来户群体的两次聚众抗议,当地政府的态度也从温和对待转为强硬态度,在缓解了外来户和本地人争水冲突的同时,更是赢得了本地人对于当地政府的信任和拥护。在这场激烈的争水冲突中,政府扮演了当地人利益保护者的角色,这远不同于在处理当地人之间发生冲突时的协调者的角色。而政府这种处理不同群体间冲突的差异性恰恰使得村庄的秩序不至于陷入无尽的冲突混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