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带镜对糖尿病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角膜上皮愈合影响的临床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23388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对角膜上皮的影响,探讨角膜绷带镜对此类患者角膜上皮修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我院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前排除患有严重干眼、睑缘炎等可能影响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的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绷带镜进行治疗,分别在术后1天,1周,2周,3周,1月进行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眼部症状、疼痛情况、视力,眼压等,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期间共有符合条件患者46例(46眼),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23眼)。术前观察组BUT平均值为7.81±3.21s,对照组为8.01±2.10s,两组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t=0.234,P=0.612);观察组泪液分泌试验平均值为10.73±6.12mm,对照组11.02±5.62mm,两组间差别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0.306,P=0.412)。对照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5天到62天,平均21.6±11.2天,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11例,观察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3天到42天,平均13.3±8.4天,其中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超过2周患者5例。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631,p=0.003)。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第一周愈合例数(观察组11例,占47.8%,对照组4例,占17.3%),第二周(观察组18例,占比例78.3%,对照组为12例,占52.1%),观察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大大缩短,其中观察组1例患者因绷带镜贴合不紧密致上皮愈合时间超过6周。两组患者眼部舒适度比较,第一周患者眼部异物感观察组0.34±0.27分,对照组0.53±0.22分(χ2=2.6163,P=0.0121);眼部刺痛观察组0.69±0.25分,对照组0.96±0.21分(χ2=3.96,P=0.0003);畏光流泪观察组 0.41±0.39 分,对照组 0.65±0.33(χ2=2.253,P=0.029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随着两组角膜上皮的逐渐愈合,其舒适度在后期逐渐接近,但前3周内其评分仍存在统计学差异。眼部疼痛方面比较,第一周观察组0.5级有22例(95.65%),1级仅为1例,没有2级疼痛患者;对照组0.5级有16例(69.57%),1级6例(26.09%),2级疼痛1例(4.35%),观察组在0.5级及1级疼痛上明显优于对照组(0.5级χ2=4.072,P=0.044;1级χ2=16.133,P=0.000)。结论:角膜上皮持续不愈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常见的眼表并发症,角膜绷带镜能显著促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角膜上皮的愈合,对减轻患者眼部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对支气管异物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和咽拭子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和多重PCR检测,以了解支气管异物患儿下呼吸道细菌病原的特点;同时比较了分离培养和多重PCR检测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探讨其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或硬质支气管镜获取66例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并对所获得的标本进行分离培养。根据培养结果结合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谱,在分离培养的同时,确定四种病原菌行基因检
目的:检测组织激肽释放酶蛋白8(KLK8)、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sp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宫颈组织、慢性宫颈炎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的
第一部分:DSA引导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DSA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近、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
目的:  铁是多种细菌病理机制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在蜡样芽胞杆菌致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蜡样芽胞杆菌性眼内炎是外伤后眼内炎最常见也是病情最凶险的类型。典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