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zo2机械门控通道膜动力学及其在疼痛中的作用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hangmaf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iezo机械门控离子通道(Piezo mechano-gated ion channel)是在2010年由Coste等发现并克隆。该通道家族含有Piezo1和Piezo2两个成员,它们在包括膀胱、结肠和肺等多种组织中表达,Piezo2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表达丰富。Piezo通道可被机械力直接激活,产生快激活、失活动力学多变的机械及门控电流。其中Piezo2机械门控电流具有快激活、快失活特征(Rapidlyadapting,RA,失活时间常数τ<10ms)。Piezo通道是唯一公认的哺乳动物机械门控离子通道,近年来,其结构、生物物理特性、功能调节等的研究及其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意义得到越来越多的揭示。
  条件性敲除小鼠DRG感觉神经元Piezo2通道使其低阈值触觉显著受损。Piezo2功能缺失性突变可导致人的无毛皮肤低阈值触觉丧失、两点触摸分辨能力下降等。抑制或敲除DRG神经元Piezo2通道可消除炎性痛或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的机械性痛觉异常(Mechanical allodynia,MA)。因此,Piezo2生理状态下介导哺乳动物的低阈值触觉(Low-threshold touch sensation),病理情况下介导由低阈值触觉诱发的MA。然而,目前虽已确认Piezo2是介导MA的分子基础,但其确切分子机制仍属未知。
  我们的前期研究证实,细胞内高渗液(Hyper-osmolarity)或细胞外低渗液(Hypo-osmolarity)促使细胞膨胀,可显著增大DRG神经元细胞膜张力,同时显著增大其Piezo2/RA电流,动物脚掌注射低渗液可诱发MA。细胞膜张力变化是Piezo2通道功能调节的重要分子基础。利用不稳定波动分析可知,在DRG神经元细胞膜张力显著增大时,Piezo2单通道电流虽有增大趋势却无显著性差异,而细胞膜上Piezo2通道的数目却增大约4倍。我们利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低渗液孵育DRG神经元后Piezo2的总表达量,无显著变化。因此,我们推测,在未见DRG感觉神经元Piezo2通道总表达量显著上调的情况下,其细胞膜张力显著增大,促使膜上Piezo2通道的数量显著上调,可能介导了炎症或神经病理性损伤时MA的产生。这显然是动员了某种储备形式的Piezo2,使之膜转位增加所致。那么Piezo2储备在哪儿呢?
  凹陷小窝(Caveolae)是典型的细胞膜内陷结构,呈烧瓶状或开口杯状,“瓶身”宽60-80nm,长不超过100nm,也被人认为是脂筏(Lipid rafts )的主要结构,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成分。网格蛋白小窝(Clathrin-coated pits,CCP)类似,宽60-120nm,长不超过150nm,因网格蛋白(Clathrin,Cla)包裹而得名,富含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4,5)P2)。一方面二者是许多信号分子、营养物质等内化(内吞)进入细胞的重要机制和途径,小窝蛋白(Caveolin,含Caveolin-1、-2和-3三个亚型)和网格蛋白分别是二者内化的装配启动分子。另一方面二者是细胞膜的“备胎”,即正常时作为细胞膜的储备(Membrane reservoir),必要时可补充细胞膜。在细胞膜张力急剧增大时,二者可中止内化、外翻上膜并被拉平(flattening)以补充细胞膜,缓冲细胞膜张力增大,保持细胞膜完整而不被撕裂;信号分子等也随之上膜。
  综上所述,我们猜想Piezo2可能隐藏于DRG神经元的细胞膜内陷结构如凹陷小窝或网格蛋白小窝中。正常情况下,细胞膜Piezo2通道接受机械刺激介导低阈值触觉,内陷结构中的Piezo2通道因不能接受有效机械刺激不能表现功能;当细胞膨胀、炎症或神经损伤时,DRG神经元细胞膜张力显著增大,促使凹陷小窝或者网格蛋白小窝结构中的Piezo2通道外翻上膜,使细胞膜Piezo2通道数目显著增加,接受有效机械刺激显著增强Piezo2/RA电流而介导MA。本课题将分为两部分对DRG神经元Piezo2机械门控通道的膜动力学及其在疼痛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DRG神经元Piezo2通道膜动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Piezo2通道在凹陷小窝和/或网格蛋白小窝的分布;研究在促进内化或上膜的因素的作用下,Piezo2随小窝内化或上膜的膜动力学过程及调控机制。
  方法:(1)以Caveolin-1和Clathrin分别为凹陷小窝和网格蛋白小窝标志物,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LSCM)和全内反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TIRFM)、超高分辨率显微镜技术(STORM)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RET)等研究Piezo2和Caveolin-1或Clathrin的细胞共定位关系及相互作用。
  (2)利用LSCM、TIRF、STORM和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等技术,研究Piezo2通道随小窝内化或上膜的膜动力学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研究Piezo2通道在DRG神经元的表达变化。
  (3)利用膜片钳电生理技术,研究Piezo2通道膜动力学对Piezo2/RA电流的影响。
  结果:1.已知KCNQ2与KCNQ3能形成共定位,KCNQ2与KCNQ4不能形成共定位。利用Q2+Q3为阳性对照、Q2+Q4为阴性对照,验证STORM系统运行情况。实验结果显示KCNQ2与KCNQ3存在明显的共定位,KCNQ2与KCNQ4不存在共定位情况,说明我室STORM系统运行正常,可用于实验。
  2.STORM技术、LSCM/TIRF技术和FRET技术证明了Piezo2和Clathrin,Piezo2和Caveolin-1存在明显的共定位情况。FRET现象以及STORM峰值在20nm到100nm之间,说明Piezo2分别和Clathrin、Caveolin-1定位良好且可能有相互作用。
  3.促进内化因素CD孵育DRG神经元,Clathrin、Caveolin-1和Piezo2都趋于内化,在胞浆分布显著增多,在细胞膜分布显著减少。促进上膜因素Dynasore、Hypo-osmolarity和MBCD孵育DRG神经元,Clathrin和Caveolin-1向细胞膜上显著聚集,胞浆分布显著减少,Piezo2向细胞膜上显著聚集,胞浆分布显著减少。CPZ(chlorpromazine)可选择性抑制CCP形成而促进上膜,孵育DRG神经元可见Clathrin在膜上显著聚集,Piezo2也向细胞膜显著聚集。WB技术证明在上述因素作用下DRG神经元Piezo2通道蛋白无表达变化。
  4.膜片钳电生理技术发现Dynasore使DRG神经元的Piezo2/RA电流显著增大。
  结论:1.KCNQ2与KCNQ3存在明显的共定位作为阳行对照,KCNQ2与KCNQ4不存在共定位情况作为阴性对照。证明我们STORM工作站运行的稳定性,染料对的特异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2.LSCM/TIRF、FRET以及STORM数据表明,正常情况下,DRG神经元Piezo2与Clathrin或Caveolin-1均有共定位,可能具有相互作用。促进内化或上膜的因素作用下,DRG神经元Piezo2随小窝内化或上膜显著增加,而且未见Piezo2通道蛋白显著性表达变化,说明Piezo2通道具有内化或上膜的膜动力学过程且呈动态平衡。
  3.电生理数据表明,Piezo2/RA电流随通道蛋白膜动力学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部分Piezo2通道膜动力学改变介导CFA炎症模型动物的机械性痛觉异常
  目的:利用NGF或炎性汤(PGE2、5-HT、BK、His的混合物)孵育DRG神经元,在离体的细胞学水平模拟炎症发生;脚掌注射CFA制备慢性炎性痛动物模型,观察Piezo2膜动力学改变及其介导MA情况。
  方法:(1)NGF或炎性汤孵育DRG神经元,观察Piezo2、Clathrin和Caveolin-1的膜动力学变化。
  (2)SD大鼠脚掌注射CFA制备炎症动物模型,利用纤毛刺痛针和热致痛仪测量动物痛觉行为学,并测量注射CFA部位脚掌肿胀的体积。
  (3)利用LSCM/TIRF和STORM技术观察CFA炎症大鼠DRG神经元Piezo2通道的的膜动力学变化。
  (4)NGF或炎性汤孵育DRG神经元后,膜片钳电生理技术观察Piezo2/RA电流的变化;CFA炎症模型大鼠DRG神经元Piezo2/RA电流的变化。
  结果:1.LSCM/TIRF及STORM数据表明,NGF或炎性汤孵育DRG神经元可使Piezo2、Clathrin及Caveolin-1显著上膜。
  2.SD大鼠左后、右后脚掌同时注射CFA并在0小时、6小时、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分别测量大鼠的触痛阈值、热痛阈和脚掌的体积,脚掌注射NS为阴性对照。结果显示CFA组的热痛阈和触痛阈值均显著降低,热痛阈在24小时达到最低值,触痛阈在第6小时最低。并且CFA组的大鼠脚掌肿胀程度比对照组高。
  3.LSCM/TIRF和STORM结果显示Piezo2在胞膜上显著聚集,Clathrin和Caveolin-1均在胞膜显著聚集。
  结论:1.NGF或炎性汤孵育DRG神经元后,Piezo2膜动力学发生改变,上膜显著增加。
  2.通过刺痛、热痛的结果显示CFA炎性疼痛模型成功,可以用于后续实验。
  3.在CFA炎性疼痛模型中,Piezo2通道分布在胞膜上增多,介导MA产生。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不同中医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骨代谢水平。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2月-2020年1月我院三骨科及三骨科保髋区因股骨头坏死初次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401例作为试验组(坏死组),81例交叉韧带或半月板损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骨代谢水平的差异。根据中医证型特点,将坏死组分为痰瘀互结证、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3组;根据骨代谢指标的性别、年龄特点将坏死组男性分为青中年(18
目的:  回顾性观察采用诱导膜技术治疗超临界尺寸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探讨不同剂量的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股骨骨缺损处诱导膜内成骨因子的表达及植骨生长矿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采用诱导膜技术治疗的18例骨缺损患者的资料,从术后骨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痂评分等方面评估诱导膜技术在修复创伤、骨髓炎等原因所导致的大段骨缺损
学位
1.研究背景与目的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常常作为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烟草依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国际疾病范畴,证实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精神类疾病。统计显示,我国吸烟人数已超3亿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和生产国,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随着我国加入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国内控烟力度不断加强,人们对烟草危害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戒烟研究也在不断进行。针
学位
目的:  本课题通过观察针刺结合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与单用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对比,验证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是否有效。基于网状meta分析探讨针刺联合中西医治疗措施对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比较,验证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通过动物实验构建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来探讨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其发挥作用的相关分子生物学通路、免疫调控机制,为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推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炎反复出现为主要症状慢性疾病,其基本病理为滑膜炎及侵袭性新生血管翳形成,随着病程进展又往往会出现骨质破坏。关节的肌骨超声检查可以让医生直观地了解患者关节的滑膜增生、关节积液、滑膜血管及骨破坏的情况,对医生临床诊疗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在中医里,肾与骨密不可分,“肾主骨生髓”,“肾气平均,筋骨劲强”,说明了肾气充足,筋骨
学位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肾虚与类风湿关节炎贫血关系,探索肾虚在类风湿关节炎贫血中的作用,从而为类风湿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伴贫血的治疗提出新的临床依据。  方法:  1.本研究共纳入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年龄均在16-65岁之间),结合患者病史,根据中医肾虚证候划分为肾虚RA组、非肾虚RA组。  2.收集纳入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病程)、血液分析(如RBC、MCV、HGB、PLT、WBC、
学位
目的:  通过文献研究、数据挖掘分析及网络药理分析方法总结历代医家诊治热毒证型胸痹心痛之理法方药,以丰富胸痹心痛之热毒病机学说之现代科学内涵,同时指导临床热毒证型冠心病用药。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华医典》电子书及数字化医古文献平台,与手工检索纸质书籍的方法相结合,收集历代医家诊治热毒证型胸痹心痛经验及遣方用药,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及分组标准对收集的临床用药信息进行筛选并逐条记录于Exce
学位
目的:  本研究在现代医学规范化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清热活血方,探讨加味清热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衰患者临床干预作用。  方法:  纳入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衰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基础治疗+加味清热活血方组,n=30)与对照组(基础治疗组,n=30),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中药及中成药治疗。对照组采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衰基础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基础方案上加服加味清热活
目的:  调查研究急性心肌梗死GRACE危险评分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395例。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199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96人。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信息、GRACE危险评分相关数据、血清肌酐值、峰值超敏肌钙蛋白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
目的:  考察回阳益心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气亏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其临床推广运用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单盲研究,通过伦理审核后开始纳入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属阳气亏虚血瘀患者76例,纳入对象均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部,均符合纳入标准,且不在排除标准内,运用随机数字法按1∶1比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AC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