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之后这一重大倡议演变成"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成为新时期统领中国对外开放总纲领。2015年3月,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国家相关部门同时申明,"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旨在"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资源型OFDI持续迅速增加。究其原因,中国存在明显的资源供求矛盾:一方面,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对能源需求巨大;另一方面,人均自然资源匮乏,严重依赖进口。从资源禀赋来看,中国资源总量较大,但是人均自然资源贫乏,地大物薄。例如在石油行业,现在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仅仅依赖进口贸易难以获得稳定的自然资源和能源供应,为了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资源型OFDI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自然资源行业有其特殊性,在各个国家都是高度敏感,因此政治风险对资源型OFDI有着很大影响,研究政治风险对资源型OFDI有着重要意义。"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资源禀赋好,是我国资源型OFDI重要目的地。新时期国家适时提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中国OFDI乃至对外开放的总纲领,从这一视角研究"一带一路"东道国政治风险对我国资源型OFDI的影响,对保障我国资源型OFDI快速平稳发展,对保障我国资源能源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笔者首先筛选出适合中国企业进行资源型OFDI的"一带一路"国家,然后再对我国在这些国家的资源型OFDI进行分析,之后再对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东道国资源型OFDI面临的的政治风险进行分析机理分析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第一章绪论,主要引出研究内容并对整篇文章内容进行系统概要,包括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论文研究框架、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形成本文第二章理论综述。在第二章中,本文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政治风险和我国OFDI影响因素三方面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在第三章中,本文对我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资源型OFDI进行分析。先从"一带一路"国家资源禀赋入手,筛选出从资源禀赋角度,适合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东道国,再分析我国在这些国家的资源型OFDI,最后分析我国在这些国家面临的主要政治风险。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本文采用由邓宁开创的经过很多学者发展的分析框架,在第四章先陈述本文的理论基础,即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和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然后对我国在"一带一路"东道国的资源型OFDI存在的政治风险进行机理分析。在第五章根据理论提出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发现,东道国政治风险对我国资源型OFDI有显著影响,且为负面影响。随着政治风险降低,将有助于我国资源型OFDI提高。第六章是针对我国资源型企业在"一带一路"东道国政治风险管理提出一些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角度有创新,从"一带一路"的角度分析我国资源型企业面临的政治风险,进而保障我国资源能源安全。关于东道国政治风险对我国资源型OFDI的影响,现有很多文献对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受限于我国统计资料没有资源型行业在其他国家的OFDI数据,很难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用东道国资源禀赋和政治风险交叉项进行分析,是在现有数据条件下的较好实证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