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面纱——毛姆《彩色的面纱》人性主题的叙事学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彩色的面纱》(The Painted Veil)是英国作家萨默赛特·毛姆众多东方题材作品中的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以中国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近来随着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兴起,批评界倾向于选择对毛姆带有中国元素的作品(包括这部长篇)做意识形态方面的解读,却往往忽略了作为小说的艺术价值的存在。笔者认为,毛姆已经不属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小说创作观念更接近于以亨利·詹姆斯为代表的一派,他们注重不同的叙述策略在小说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而正是这种不同的叙述策略在整体的主题表达和艺术价值方面得以成就小说家的伟大。以往学术界对《彩色的面纱》的批评没有充分注意到其叙述方面的特点,从而有时会出现对毛姆的误读。笔者认为我们应当适当区分作家毛姆、小说的叙述者以及小说人物之间的不同,从而对毛姆的这本小说做一个整体和客观的鉴赏。   本论文试图通过对《彩色的面纱》的第三人称叙述特点的分析,揭示毛姆如何通过叙述视角的转换来塑造人物和表达人生的面纱这一主题。论文的引言和文献综述部分梳理总结目前国内外对《彩色的面纱》的研究成果。其余两部分,第一部分探讨通过人物有限视角在女主人公凯蒂身上的应用,说明她对丈夫的认识无不是自己主观的猜测和投射,而这一过程恰恰构成了她对生活的意义以及对自己认识的探索;第二部分延续前一章的方法,而对象则换为凯蒂对情人、修女和韦丁顿的认知,指出凯蒂对意义的追求因为自己认知局限这层面纱而产生误读,但是误读的过程本身却产生意义;女主人公凯蒂的限知视角所折射出来的社会的、宗教的、异域的面纱与她从无意到有意的对人性本性的探索构成整本小说的文本和道德张力,而毛姆于客观的叙述中展现出他对普遍人性的关怀。
其他文献
人是语言的创造者和使用者,语言的使用必然反映特定的性别特征。长期以来,人们对两性话语研究存在极大的兴趣。性别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变量,已成为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范
英语(或无论哪种语言)都重在实际运用交流。我国初、高中英语教育的重点主要是应试教育下的词汇、语法和写作。与应试重笔头工夫的英语学习相比较,重口头表达和实际交流的听
石黑一雄是著名的当代日裔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日本长崎,五岁时随父母移民英国。《千万别丢下我》是他的第六部小说,发表于2005年。这是一部关于克隆人的科幻小说,克隆人作为人
N-甲酰吗啉(NFM)以其优良的化学和热力学稳定性,以及无毒、无腐蚀性,越来越被国内外的学者关注。目前,以NFM为溶剂的芳烃萃取精馏工艺已经在我国用于工厂生产。本文以某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