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实施,各高校对于自身在世界大学排名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世界大学排名体系中的指标。探讨其指标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为高校提升其世界大学排名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相关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详细探讨了ARWU世界大学排名、THE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中的具体指标。研究选取了149所国内外高校,其中包括24所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首先,对三大世界大学排名进行相关分析,其次,对其指标进行分类和重构,明确指出,前者是对世界大学排名体系各指标进行重新归类,后者是对世界大学排名体系各指标数据进行重构,以对大学重新排名,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支撑。最后,选取其中的20所国外世界一流大学和24所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针对其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第一,就三大世界大学排名体系来看,其指标主要分为4类,分别是教育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化、社会服务。第二,就国内大学来看,国内大学在教育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化、社会服务上的差异参差不齐,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这4个指标上均排名靠前。除了社会服务指标之外,湖南大学在其他三项指标上的得分均是最低的,与C9大学、其他双一流大学均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社会服务指标上,湖南大学具有微弱的优势。第三,就国内外大学来看,在教育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化指标上,相比于世界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与少数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均较小,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平均值的差距仍很大,其他国内双一流大学与其差距更大,在社会服务指标上,国内双一流大学的平均值超过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平均值。除了少数国内双一流大学,其他基本上都达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最后,针对分类和重构以及国内外大学之间的差距,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要重视教育培养指标的权重,突显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分类。第二,要明确体现中国实际的指标分类和重构,兼顾权威的国际标准。第三,要注重整体功能的发挥,考察多个层面的指标。第四,引导指标分类体现社会服务,助力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