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的发展,中学生物学课程和教材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1988年,上海市启动了中小学课程改革一期工程,并于1991年编写了《人体与卫生》教材。1998年,上海市启动了中小学课程改革二期工程,2004年编写了《生命科学》(试验本)并在上海市部分试点学校使用。2007年修订编写了《生命科学》(试用本),在上海市所有中学使用。本文通过对《人体与卫生》、《生命科学》(试验本)、《生命科学》(试用本)三本生物学教材的比较分析,旨在对当前的教材改革起到推进作用,进一步深化二期课改。在论述了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意义的前提下,根据教材编写的基本理论,对三本教材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一,文本分析。采用文献分析法首先比较了三本教材相应的课程标准,内容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评价四个方面。其次,对三本教材的文本内容进行比较,内容包括框架结构、内容编排、呈现方式,并综合各方面情况评价了三本教材各自的特色。第二,调查研究。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分别设计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从知识维度、心里发展规律维度、思想文化内涵维度、编制水平维度、可行性维度等5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结合统计分析手段对调查结果做出评价。在文本比较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人体与卫生》教材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内容偏重于传统的生物学知识。但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的了解以及现有知识的应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生命科学》(试验本)重视基础知识,重建知识结构,加强实践内容,突出探究能力。《生命科学》(试用本)在保持《生命科学》(试验本)特色的同时,弥补了某些内容的不足,版块与栏目的设计安排更加灵活,给教师和学生留出较大的学习空间。教材的内容融入了社会、社区、家庭、个人的生活和发展实际,形成开放性的内容体系,促进多样化的生命科学教育格局。本文并就学生和教师对教材的使用、评价上的意见提出了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