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研究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功效的中药制剂—糖痹颗粒对糖尿病(DM)大鼠神经生长因子(NGF)、P物质(SP)及坐骨神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对DM大鼠周围神经病变防治的可能作用机制。2方法随机选取28只雄性SD大鼠,按50mg/kg剂量左下腹腔内单次注射链尿佐菌素(STZ)诱导DM大鼠模型,共有24只大鼠造模成功,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中药组(12只),另取未造模大鼠作为正常组(12只)。中药组大鼠按1.2g.kg-1.d-1喂饲糖痹颗粒,正常组、模型组投喂相同比例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一次,连续给药8周,每2周测血糖、体重及热水甩尾潜伏期(TFL)。实验结束时取大鼠血清和坐骨神经组织分别检测NGF及SP的含量、表达量的变化;进行HE染色电镜下观察DM大鼠坐骨神经纤维病理形态学的变化、醋酸铀-枸橼酸铅双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DM大鼠坐骨神经纤维超微结构的改变。3结果(1)各组大鼠治疗前体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8周体重均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中药组大鼠在治疗后2周、4周、8周体重较同期正常组均有明显下降(P<0.01);中药组大鼠与同期模型组比较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同期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大鼠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8周的空腹血糖值均明显升高(P<0.01);与同期模型组大鼠比较,中药组治疗后8周的血糖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2、4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大鼠治疗后8周血糖有所下降(P<0.05),其他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3)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各组大鼠TFL均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中药组大鼠治疗后4周、8周,TFL较治疗前及同期正常组均明显延长(P<0.01);与同期模型组大鼠比较,中药组在治疗后4周、8周时TFL缩短(P<0.05)。(4)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中药组大鼠血清NGF、SP的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血清NGF、SP含量有所上升(P<0.05)。免疫组化显示正常组大鼠坐骨神经纤维轴突及髓鞘NGF、SP的阳性表达较多,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纤维NGF、SP的阳性表达少,模型组平均光度值(AOD)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中药组大鼠坐骨神经纤维NGF、SP的阳性表达较模型组有所上调,其AOD值高于模型组(P<0.05),但与正常组比较有所下降(P<0.05)。(5) HE染色电镜观察显示:正常组大鼠坐骨神经纤维排列整齐,分布均匀,纤维饱满;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纤维排列紊乱、松散;中药组大鼠坐骨神经纤维排列渐趋整齐、密集,神经纤维较饱满、均匀,密度接近正常。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正常组大鼠坐骨神经纤维形态规则,髓鞘呈板层样结构,轴突可见神经微丝、微管等细胞器;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纤维髓鞘结构严重松散、紊乱,板层分离,可见指纹样病变以及蜂窝状结构,部分出现脱髓鞘病变,轴索萎缩、变性,细胞器显示欠清;中药组大鼠坐骨神经纤维髓鞘病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轴突稍萎缩,内可见微丝、微管等结构,髓鞘有轻微分离现象。4结论糖痹颗粒对DM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糖,上调DM大鼠血清中NGF、SP的含量及坐骨神经纤维中NGF、SP的表达量,改善神经微循环,缓解神经的缺血缺氧,进而减轻周围神经的损伤,促进损伤神经元的修复,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从而达到对DM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