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金元之际最著名的文学大家,元好问的文学成就虽被人们高度关注,但在某些具体领域还缺乏全面深入地探讨,对其七言律诗的研究便是如此。元好问七言律诗成就最高,今存332首,数量颇丰,占其全部诗歌作品的近四分之一。但目前对元好问七言律诗的研究还只是局部的,往往只关注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因此,对元好问七言律诗进行整体的研究与解读,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共分七个部分:
绪论部分交代选题缘起及意义,元好问七言律诗的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题材论”。元好问的七言律诗,题材丰富。他的七律中,山水行旅类题材大多是对自然景色进行描绘,蕴含着较为深刻的思想内容;悯时伤世类题材主要是对南渡前后家国动乱时事的书写,一定程度上具有反映金亡历史的“诗史”价值,在强烈的主观情感抒发中有诗人较为清醒的理性思索;赠答送别类题材则展现了诗人交游与金亡前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挚情感中裹挟着诗人独特的内心体验;即事抒怀类题材呈现了诗人一生内心世界较为清晰的演变轨迹:由关注一己之悲欢转变为关注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生逢动荡、覆亡之时,浓厚的丧乱色彩是元好问七律诗的底色,无论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还是在金代诗歌发展史上,这种鲜明的底色都具有无可复制的独特审美价值。
第二章“章法论”。元好问的七言律诗重视起结。以起笔而论,发端多样,各具特色,以能对作品奠其情感基调、开其诗歌境界、染其作品氛围为旨归。以结尾而论,或直抒胸臆,或紧扣诗题,或以景结情,或用典作结,以达卒章以显志,又回味无穷之效。以结构而论,布局谋篇皆有讲究,情、景、事、理有机融合,由此衍生出“四节式”、“三节式”、“两节式”的结构,而以“三节式”结构为最多。某种意义上说,元好问七律诗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结构,既是对前代七律诗结构范式的总结,也是自身创作需求的一种创造。
第三章“句法论”。句法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其具体内涵,学者的意见莫衷一是。本文中将句法理解为构成诗歌语意的因素。重点讨论元好问律句的节奏、句式、叠字与虚字。其律句节奏多样,“四三”式节奏占主导地位,这一情况的出现与其诗中喜用句首四字平对的创作习惯有关。其律诗句式类型丰富,增强了诗句的弹性和张力,利于消解律诗工整形式造成的板滞之感。律诗中多用叠字,增添了诗歌的独特韵味。律诗中时有虚字,更使诗句平易流畅。
第四章“格律论”。本章首先探讨了元好问七律的拗救现象,将其划分为“本句自救”与“对句互救”两大类型,认为拗救可以使其诗句节奏紧凑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峭健之美,是诗人创造性强的一种表现;其次考察了其七律中的失律现象,发现其七律中有60首诗71个律句拗而不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词语表达的不可替换、不以辞害意的追求;最后从衬韵、出韵、哑韵三方面分析其用韵特征,认为用衬韵是风气使然,出韵体现了其诗歌创作的一种审美倾向,多用哑韵则与其时代背景有关。
第五章“修辞论”。对仗、用典、比喻是元好问七律中最常使用的修辞手法。其七律中对仗数量庞大、种类多样,时空对、颜色对、数字对、叠字对等对仗手法的使用或增强了诗歌的历史维度、或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色彩、或化板滞为流动、或增添了诗歌的音乐性与形象性;用典范围广、密度大、方式多,典故入诗使诗歌显得委婉含蓄、典雅庄重;比喻喻体广泛,比喻方式主要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起到了化虚为实、准确贴切、精警深刻的艺术效果。
第六章“风格论”。元好问七言律诗的风格主要呈现为悲凉沉郁、雄奇刚健、清新自然三种,认为其悲凉沉郁诗风的形成与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其出身北方民族、豪迈慷慨的地域文化影响其雄奇刚健诗风的形成;家学渊源是其清新自然诗风形成的关键。当然,诗歌风格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也应看到作家所受到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本文共分七个部分:
绪论部分交代选题缘起及意义,元好问七言律诗的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题材论”。元好问的七言律诗,题材丰富。他的七律中,山水行旅类题材大多是对自然景色进行描绘,蕴含着较为深刻的思想内容;悯时伤世类题材主要是对南渡前后家国动乱时事的书写,一定程度上具有反映金亡历史的“诗史”价值,在强烈的主观情感抒发中有诗人较为清醒的理性思索;赠答送别类题材则展现了诗人交游与金亡前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挚情感中裹挟着诗人独特的内心体验;即事抒怀类题材呈现了诗人一生内心世界较为清晰的演变轨迹:由关注一己之悲欢转变为关注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生逢动荡、覆亡之时,浓厚的丧乱色彩是元好问七律诗的底色,无论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还是在金代诗歌发展史上,这种鲜明的底色都具有无可复制的独特审美价值。
第二章“章法论”。元好问的七言律诗重视起结。以起笔而论,发端多样,各具特色,以能对作品奠其情感基调、开其诗歌境界、染其作品氛围为旨归。以结尾而论,或直抒胸臆,或紧扣诗题,或以景结情,或用典作结,以达卒章以显志,又回味无穷之效。以结构而论,布局谋篇皆有讲究,情、景、事、理有机融合,由此衍生出“四节式”、“三节式”、“两节式”的结构,而以“三节式”结构为最多。某种意义上说,元好问七律诗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结构,既是对前代七律诗结构范式的总结,也是自身创作需求的一种创造。
第三章“句法论”。句法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其具体内涵,学者的意见莫衷一是。本文中将句法理解为构成诗歌语意的因素。重点讨论元好问律句的节奏、句式、叠字与虚字。其律句节奏多样,“四三”式节奏占主导地位,这一情况的出现与其诗中喜用句首四字平对的创作习惯有关。其律诗句式类型丰富,增强了诗句的弹性和张力,利于消解律诗工整形式造成的板滞之感。律诗中多用叠字,增添了诗歌的独特韵味。律诗中时有虚字,更使诗句平易流畅。
第四章“格律论”。本章首先探讨了元好问七律的拗救现象,将其划分为“本句自救”与“对句互救”两大类型,认为拗救可以使其诗句节奏紧凑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峭健之美,是诗人创造性强的一种表现;其次考察了其七律中的失律现象,发现其七律中有60首诗71个律句拗而不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词语表达的不可替换、不以辞害意的追求;最后从衬韵、出韵、哑韵三方面分析其用韵特征,认为用衬韵是风气使然,出韵体现了其诗歌创作的一种审美倾向,多用哑韵则与其时代背景有关。
第五章“修辞论”。对仗、用典、比喻是元好问七律中最常使用的修辞手法。其七律中对仗数量庞大、种类多样,时空对、颜色对、数字对、叠字对等对仗手法的使用或增强了诗歌的历史维度、或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色彩、或化板滞为流动、或增添了诗歌的音乐性与形象性;用典范围广、密度大、方式多,典故入诗使诗歌显得委婉含蓄、典雅庄重;比喻喻体广泛,比喻方式主要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起到了化虚为实、准确贴切、精警深刻的艺术效果。
第六章“风格论”。元好问七言律诗的风格主要呈现为悲凉沉郁、雄奇刚健、清新自然三种,认为其悲凉沉郁诗风的形成与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其出身北方民族、豪迈慷慨的地域文化影响其雄奇刚健诗风的形成;家学渊源是其清新自然诗风形成的关键。当然,诗歌风格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也应看到作家所受到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