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写作对外语学习的作用已经引起西方二语习得研究者的关注,“以写促学”成了国外二语习得与二语写作接口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几乎与此同时,国内也出现了“写长法”、“读后续写”、“产出导向法”等与“写作的语言学习潜能”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教学方法及其研究。但是,国内、国外学者在研究出发点、理论视角、侧重点、研究方法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与国外“以写促学”研究呼应、接轨的探索,国内基本尚未展开。而国外的已有研究,也主要从认知视角分析写作的语言学习潜能及其促学机理,理论视角较为单一,而且实证研究目前还相对缺乏,尤其尚未有与其他任务形式(如阅读、口头输出等)语言促学效果进行对比的实证研究。鉴于此,本文将21名受试分为写作组(7人)、阅读组(8人)和读写组(6人),采用“前测-干预-即时后测-延时后测”的研究设计,辅以深度访谈,尝试通过与阅读的对比,探究写作对我国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准确性和复杂性的影响,以此检验写作的语言促学功效,并从认知与社会文化两个视角加以分析,具体回答(1)写作是否能够提高书面输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复杂性?(2)与阅读相比,写作对语言准确性与复杂性的影响是否更加显著?结果显示:(1)经过连续5周的写作干预,即时后测中,写作组受试的语言准确性和复杂性较前测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且相隔5周的延时后测中,其准确性和复杂性不仅未见下降,而且还略有提升,说明写作不仅能够促进学习者二语能力的发展,而且可能由于写作属于一种需要更多认知投入的积极性学习方式,其学习效果不会因记忆的遗忘而下降,反而会因由写作激发产生的对语言形式的意识而对语言能力的发展产生持续性影响;(2)与前测相比,经过连续5周阅读干预的阅读组受试,其语言准确性和复杂性在即时与延时后测中均没有显著变化,说明经过中小学阶段约9年左右的学习,英语学习可能已经进入高原期,此时由于输入的意义驱动性质,阅读时学习者往往缺乏对语言形式的必要关注,从而抑制了阅读语言促学功能的有效发挥;(3)连续5周中,以每周先读后写方式进行干预的读写组,其语言准确性与复杂性与写作组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其变化幅度更大,说明不仅写作自身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能重新激活阅读的语言促学作用,从而使得读写结合这一学习任务产生更好的促学效果。总之,写作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复杂性,而且读写结合能够使写作的语言促学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本文研究,一方面,为写作的语言促学潜能提供了实证支持;另一方面,认知及社会文化两个视角的分析,有利于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写作的语言促学机理。此外,从非目标语环境的外语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对读、写促学效果的检验与比较,有助于找到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低效的可能原因,从而改进目前以输入驱动和口头交际为主导的外语教学模式,为我国英语教学实效的提高提供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