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痰”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aiwoba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痰”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痰病学说经过历代医家不断创新和扬弃,内容相当丰厚。本项研究,在总结历代痰病各家学说特色的基础上,综合提炼中医学“痰”的基础理论。1源流研究不同时代医家对痰病的认识和研究各有侧重,产生了各具时代特点的中医痰病学说。先秦两汉虽然对“痰”已有一定认识,临床也使用治痰方药,但并未明确提出“痰”的名称。这一时期的医学著作中,对肉眼可见之痰,多用“唾”、“浊唾”、“涎”、“沫”等作称。《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虽无“痰”字,书中却能找到痰病理论萌芽的痕迹,都有对唾痰现象进行描述的文字。《伤寒杂病论》记载有关痰病的多个方证。三国魏晋南北朝治痰方药不断积累,为后世痰病学术发展铺垫了道路,贡献极大。从现存书籍的内容来看,“痰”字使用在此时期已经出现,但其内涵与今之“痰”概念有一定差距。此期的“痰”概念内涵介于水饮和痰浊之间,有时指饮病而言,“痰”与“饮”概念含混未分。隋唐五代十国医家逐渐开始重视痰病;发现痰与饮的某些差异;关注痰涎成因,并探索其病机;痰病治疗实践也有较大发展。此期治痰以攻法为主,在方药总结上远远超出从前,并出现观想行气、灸法、食疗等多种疗法。宋代痰病理论和临床实践均出现新的发展,痰病诊法、治法和方药理论大有提高:在病机方面,重视痰涎与气机的关系;对痰病临床表现的观察和描述更详细具体,并总结出痰病常见症候规律;痰病分证较前系统化;从治法看,隋唐时期重视攻法,宋代开始注意使用调理法治痰病。金元痰病学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突出创新,无论从病因病机探讨,症候规律总结,还是治疗实践的丰富多彩,都体现出百家争鸣的特色,痰病学术发展呈现蒸蒸日上的趋势。痰病研究在诊断、治法和方药总结方面逐渐形成规模和体系,其影响范围也深入到儿科、外科等领域。明代医家一方面不断深化中医经典理论思维,一方面对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创新,形成多方面的独具特色的理论。痰病学术也得到长足发展,重视对前人观点的辨析,注重对痰与气血津液、痰与脏腑关系、痰致病症候规律等内容的探讨,形成有关痰病的各家学说。清代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经过长期的积淀,至清代已臻于完善和成熟。另外,在训诂考据学风影响下,清代痰病研究继续从多个方向深化发展。主要是对前人成果的综合归纳,在某些细节上更加深化;注重考据,对痰病病名的辨析,对痰饮异同的讨论,使得痰概念内涵益加清晰,带来了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显著效应。近现代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冲击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近现代痰病研究也进入一个新领域,增加了一些认识痰病的新视角,痰病研究方向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一些学者试图从实验研究中找到痰的生化物质基础,并提出相关假说。结合古今医论对痰病理论展开研讨,提高了现代人认识痰病的水平。通过对中医学“痰”的理论源流研究和现状分析,笔者认为中医“痰”的理论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实践价值。但是,迄今为止其理论仍有待深入挖掘、全面整理、综合分析、系统阐述。2理论研究本课题以理论思维为主导,结合中医文献学等研究方法,阐发中医学“痰”的理论。其主要内容如下:“痰”的概念中医学痰的概念,有物质、病因、病机、症候等多个层次的内涵。同一个“痰”字在不同时代、不同书中表达的内容不一定相同。对痰概念名词体系进行分类研究,发现这些概念分别从痰之成因、性状、质地、病程、结聚程度、颜色、气味、相关病症、治法特点等方面展现其丰富内涵。“痰”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各类概念,既是对痰的生理、病理认识的总结,也是分析和诊断痰病证候及相关病症的归类方式,并引申为痰病治疗的推理模式。痰的生成痰来源于先天的禀赋体质和后天的饮食水谷,以及由此化生的精、血、津液等物质,还有津液停积形成的水饮。痰的产生受体质禀赋、饮食习惯、起居劳逸、衣物防护、情志异常、季节气候等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痰的形成过程,是脏腑的参与、气的变化和精血津液的转变综合作用的结果。痰的生成与脏腑气化失常有关。五脏中与痰生成之关系最密切的是脾和肾,其次也受肺、肝的影响。六腑中参与痰形成的主要是胃,也与膀胱、三焦和胆的功能活动相关。痰的生成与气化密不可分,痰是人体气化的产物。气化异常生痰有四种情形:一是正气亏虚,气化乏力,饮食水谷不能正常化生气血,而变化为痰;二是气机壅滞,精、血、津、液流布不畅,结聚成痰;三是气机逆乱,不循常道,精、血、津、液停滞成痰;四是人体六气气化失衡,或寒化、或热化、或湿化过度,饮食水谷化生的痰湿涎液过量,对人体造成危害。精、血、津、液与痰来源相同,而且都可以转化为痰,因而精、血、津、液中任何一者过多堆积,就容易转化成痰;反之,凡是使用攻痰破痰的药物,也容易损耗精、血、津、液。痰的致病痰的致病特点可概括为:分布广泛,症候多样;逐渐蓄积,伏结胶固;阻滞气机,凝涩血运;招引外邪,缠绵反复;挟风化热,上扰作乱;累生赘物,滞碍形体。痰的发展转归,与个人调摄、治疗是否恰当;是否兼挟内外多种复杂病邪;人体气血运行是否顺畅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合理的饮食、起居、劳作,愉悦的心情,正确的治疗措施,对减少痰的生成,消除局部堆积的痰浊,以及痰病的康复都有积极作用。痰病诊治防护最后,综合古今医家学说,从望形色、察目部、望舌、察痰、闻诊、问诊、切诊等方面介绍痰病诊法;从平衡阴阳、调和脏腑、调畅气血、祛除痰浊等四个层次分析痰病治疗原则;并简介痰病食疗、针灸、导引、外治等方法。总之,通过历代医家不断扬弃,中医痰病理论日益创新提升,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为攻克众多疑难杂症提供精妙的辨治思路及效验方药。希望通过本文对中医学“痰”理论的系统研究和深入阐发,能够拓展和深化对“痰”理论内涵的认识,并促进当代痰病临床诊疗实践的发展。
其他文献
淡水水产养殖产量占我国水产养殖行业总产量的75%左右,其行业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联系密切。基于此,养殖行业需认识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引进先进技术,实现行业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随着农业从传统的自给自足或者半自给自足状态向高度的商品化、面向市场的农业企业经营方式转变,农业生产正在改变其过度分散化和非组织化的这一当前我国农业问题的主要症结
翻开《全宋词》,会看见一个个艳丽的红袖佳人款款走来,会感到一股股脂香粉气扑面而来。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女性化”的世界。以写艳情为主、以表现女性世界和女性生活为主要
日前,工信部发布《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8年本)征求意见稿》。将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因素,统筹协调东北和东中西部四大板块,发挥趋于比较优势,推进差异化
<正>市场下行,基建市场仍然有大规模的国家投资,房建、矿建、电建、冶金建设等企业是否有可能涉足市政工程建设行业?最近南方各地洪涝灾害,武汉、南京等城市的看海模式再次开
目的:研究靶向Ras-GTP酶激活蛋白SH3功能区结合蛋白(G3BP)的新药P162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对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表达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
<正>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真核细胞内蛋白合成、折叠修饰及转运的重要细胞器和钙离子储存库,并与脂质合成和氧化还原平衡的维持密切相关。ER对多种刺激非常敏
目的:探讨凝聚态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Aβ25-35)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PI3K/Akt转导通路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Aβ25-35作用不同时间后PC12细胞活力的变化;Annexin V-PI双染
目的探讨伤口治疗过程中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随机选择2007年5月~2008年5月进行伤口治疗的患儿128例分年龄段进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