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喹噁啉类药物中喹乙醇、卡巴氧由于其代谢物3-甲基-喹嚷啉-2-羧酸(MQCA)及喹噁啉-2-羧酸(QCA)的三致毒性已被许多国家限制使用,乙酰甲喹(MEQ)作为其同类药物,由于其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而被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目前,有很多文献报道乙酰甲喹原药抗菌活性或毒性方面的问题,但是研究发现乙酰甲喹在动物体内迅速转化为多种代谢产物,有关这些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及其毒性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合成乙酰甲喹的5种主要代谢物,研究其在鸡体内外的抗菌活性,探讨乙酰甲喹良好抗茵作用的物质基础,同时通过检测对鸡肝细胞周期的影响及细胞凋亡,研究代谢物对鸡体外肝细胞的毒性,探讨乙酰甲喹产生毒性作用的物质基础,为乙酰甲喹残留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试验1 乙酰甲喹五种主要代谢物的合成与鉴定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采用乙酰甲喹为反应起始原料,通过Na2S2O4或NaBH4为还原剂,还原合成了MEQ的5种主要代谢物(M1、M2、M3、M4和M5)。在合成过程中,定时取样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实时监测代谢物的合成反应过程,通过重结晶纯化被分析的各种化合物。采用质谱、核磁等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并根据定量分析中的面积归一化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代谢物的百分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成功制得所需的几种代谢物,且其百分含量都大于96%,基本满足毒理学试验要求。试验2 乙酰甲喹及其代谢物对鸡体内及体外抗茵活性采用96孔板法测定乙酰甲喹及其代谢物对鸡源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茵浓度。将100只13日龄雏鸡随机分为A(大肠杆菌组)、B(沙门氏菌组)、C(金葡菌组)、D(空白对照组)4个大组,分别用于研究乙酰甲喹及代谢物M1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茵、金葡菌的治疗效果。每个菌组鸡试验开始时人工感染细菌使其发病,然后经口灌服MEQ、M1,连用5天,观察治疗效果。接种细菌前和试验结束时分别称量各组鸡的体重,记录雏鸡初始和结束时体重,计算每组的死亡率、相对增重率、各感染组的平均增重与健康对照组的平均增重之比。试验结果表明:乙酰甲喹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 μg/mL、8 μg/mL及16 μg/mL;代谢物M1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2 μg/mL,对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28 μg/mL.代谢物M1对鸡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且有促进鸡生长的作用,但治疗效果及促生长作用都不及MEQ。试验3 乙酰甲喹及其代谢物对鸡原代肝细胞毒性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EQ及M1、M2、M3、M4、M5对鸡原代肝细胞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0 μg/mL处理的MEQ、M1、M2、M3、M4、M5处理组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68.2%、26.7%、20.3%、31.4%、24.5%、19.5%,与空白组细胞凋亡率10.0%相比有着较大差异。MEQ、M1和M5对鸡肝细胞都有S期阻滞作用,M2、M3、M4则未见明显阻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