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地体—板块构造理论和构造成矿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深入研究江达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及构造—成矿耦合关系,本着不同构造体制具有不同地质—成矿作用,多种构造体制演绎导致多元(个)成矿体系的广义同位复合构成多元复合成矿系统的思想,对江达构造带的构造演化、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江达构造带地处西南三江构造带北段,昌都地块东缘,金沙江断裂带西侧。 自晚石炭世金沙江洋洋壳开始向昌都陆壳地体边缘下俯冲,形成陆缘弧以来,独立的江达构造带就得以产生。 江达构造带自独立形成以来,历经了洋陆作用下的陆缘弧体制(C3~T2)→陆内伸展作用下的陆内—陆间裂谷体制(T3~E1)→以印度—欧亚板块陆—陆碰撞为主要动因、印度—欧亚—太平洋板块联合作用下的陆内造山体制(E2~Q)等三种构造体制的转换 江达构造带不同构造体制下的成矿作用分别构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成矿体系:岛弧成矿体系(成岩-成矿定年:280Ma,U-Pb:291.33±2.54Ma,Ar-Ar)的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接触交代型Cu矿化,并可能存在火山热液型Cu、Pb-Zn矿化;陆内裂谷成矿体系(成岩-成矿定年:143.2Ma,K-Ar;157.41±1.20Ma,Ar-Ar)的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接触交代型和热水喷流或火山热液型,最主要的成矿作用是因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而发生的接触交代型Ag、Cu、Pb、Zn、Fe、Au、Ga成矿作用;陆内造山成矿体系(成岩-成矿定年:32.8~33.6Ma;15.0~21.2Ma,ESR)的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构造—岩浆—热液形成—系列Au、Ag多金属矿床和对先成矿床的叠加改造;上述三大成矿体系的广义同位叠加复合构成了江达构造带的多元复合成矿系统。 对丁钦弄、加多岭、仁达等典型矿床的研究表明,它们均为形成于陆内裂谷作用阶段的接触交代型矿床,陆内造山期的构造—岩浆—热液作用叠加改造了先成矿体,矿床空间分布受北东向复合侵入岩带控制。 构造-成岩-成矿定年与地史演化研究表明,江达构造带主成矿期为陆内裂谷期。 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江达构造带矿床在空间上呈现北西成带、北东成条规律分布受纵向构造与横向构造的双重控制;在褶皱—冲断带,陆内造山期之前形成的矿床(如丁钦弄银铜多金属矿床),常出现矿体多层叠置、矿下有矿的现象,深部找矿前景乐观。 区域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包括江达构造带在内的三江构造带北段,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亦表现出北西成带、北东成条特征,这是深部作用的地表地球化学响应,实质上是地体条块镶嵌、区域横向构造发育以及与此相关的壳幔长期作用的结果。 根据地质演化、成矿规律、控矿条件及矿化显示研究,提出江达构造带的主攻矿床类型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其次为热水喷流型或火山热液型及构造—岩浆—热液型,总结了地层与岩体、地球化学、围岩蚀变等三大找矿标志,圈定出生达—巴尤克Pb-Zn-Cu-Ag多金属远景区等六大找矿远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