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效率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追求的目标。与速度和粗放式经营问题相比,效率问题是一个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从长远来看,银行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效率,而不是速度。银行业的效率不仅反映着银行自身的经营绩效,也间接映射了一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质量。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外银行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效率又是银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可见,提高银行业效率,防范金融风险是当务之急。但目前国内对银行效率理论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因此,研究转型时期中国银行业效率这一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对银行效率的一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研究的主要论点如下: 一、银行效率的一般理论分析。 本部分简要分析了银行效率的基本涵义,区分了银行效益与银行效率的概念,从量化和非量化的角度探讨了评价银行效率的标准和方法,主要是讨论了直接效率(投入产出效率)测度的方法。以此为根据,从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两个角度阐述了银行效率研究的理论观点,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二、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微观实证分析。 反映投入产出对比关系的银行效率是以有效市场竞争环境的存在为前提条件,我们运用“波特五力量”模型中的市场竞争强度、金融市场的替代效应和进入障碍等主要因素来分析我国银行业的市场有效性,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强度基本上达到了市场有效性所要求的状态,但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银行业相比,其竞争强度还处于偏弱的水平。在此基础上,我们运用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人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 Analysis,DEA)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选取了劳动力、存款价格、其他实物物质资本价格作为银行投入,存款、贷款、利润作为银行产出指标,测算了我国商业银行(1993-1998)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DEA效率呈逐年波动增长态势,且与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等反映银行绩效的指标呈背离趋势。国外研究表明,影响商业银行效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因素(如政府对银行业的管制程度、市场竞争性)和银行基本特征如资产质量、银行规模、资本规模、人力资本等因素,本文以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为因变量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构表明,银行资产质量、人力资本、经营管理能力以及产权结构是影响中国银行业效率的主要因素。一 我们的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商业银行的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逐年呈下降趋 势,但这井不表明银行效率的下降。在转型经济中,影响银行效率来源的主要因素为 宏观景气因素、制度性因素和技术性因素,我们以DEA综合效率作为判断我国银行 业运作绩效的指标,测算了中国银行业效率的源泉,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银行效率的 贡献达 56.480,宏观经济变化的贡献为 25,50,而制度性创新仅有 18.03O。总的来 说,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从90年代以来运行效率增长较快,这主要归结于整个国民经 济的市场化程度加深,竞争的压力影响到各银行。同时,商业银行技术手段的进步, 对运作效率提高的贡献比较大,尤其是电脑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信息处 理能力和传递能力,提高了支付结算效率,节约了人力资本,也方便了客户。但我国 商业银行运行效率的提高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这取决于体制改革带来的竞争效益。 因此,加强银行制度性创新特别是银行内部经营机制的转变是我国银行业效率提商的 关键。 在从单要素指标和直接效率(DEA效率)两方面对”银行效率进行因内、国际比 较评价的基础上,得出新兴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高于国有银行,而我国银行的经营效 率总体上不及外国同类银行。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我国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相对缓慢、 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和规模效益不显著。运用pEA效率国际比较表明,国外银行(这 里指西班牙银行业)的技术无效是由规模无效引起的,而我国银行的技术无效是由纯 技术无效引起的。尽管这在某种程度上讲无可比性,但其也能大致地说明各国银行效 率的差异及其源泉。在此基础上,我们从规模经济、资源配置和产权结构几方面探讨 了国有银行与新兴商业银行效率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资源配置、技术进步与银行 效率正相关,这也是国有银行与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差异的根本原因所在,而规 模经济则与银行效率差异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这可能是由于国有银行的经营管理技术 与其规模不相匹配,导致其规模优势不能有效发挥,也在某种程度上使得银行效率差 距拉大。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所有制银行内部产权结构的差异是造成银行效率变化 的内在原因,这和我们前述的研究结论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