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大学校园面临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的冲击,使得充满文化和历史沉积的大学老校区的更新和发展成了非常迫切的现实需求。本文首先对大学老校区这个研究对象和范围进行了定义和研究,然后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运用多学科交叉知识,进行多元与综合的分析研究,深入地对大学老校区更新设计进行了探析。并对国内外大学老校区(如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日本东京大学本乡校园,耶鲁大学老校区等)进行了实例对比,来探讨老校区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建筑更新设计模式。在探讨规划建筑设计模式时,本节着重从以下五个角度与方向进行规划设计的解决模式探讨:1、对交通体系的分流与改进的模式有:设立集中停车场、环路重组、步行者优先空间;2、对功能布局的完善与整治的模式有:完善功能分区、改扩建历史建筑;3、对共享空间的重构与整合的模式有:重构中心空间、整合各级公共空间;4、对人文脉络的协调与延续的模式有:继承或渐变整体风格、延续肌理脉络;5、对自然景观的保留与控制的模式有:保留自然环境、控制天际轮廓与主要景观。其中部分的模式又以相应不同的子模式来分解研究。本次研究重点在于力图建构起一个对老校区更新设计模式研究的理论框架以及解决各层次问题的模式,可以提供政策层面的制订的指导性参照,和技术层面的规划建筑更新设计,以及校园空间节点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资对大学老校区的更新设计有所启示。最后,关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