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全球化、交通体系的日益发达、通讯系统的普及,使得人、物、技术、资本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城市作为这些要素积累和循环的节点,相互之间依赖性愈发加强,城市要素的积累和城市间的互动直接影响着区域城市网络的形成与发展。随着城市体系由原来的相对封闭系统走向相对开放系统,城市间的关系逐渐由早期垂直单向的等级关系转向水平双向的网络关系,学者对城市体系的研究也逐渐从等级范式转向网络范式。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积累,从内涵、范式、数据等方面的演变阐述国内外有关城市网络研究的脉络,并使用文献统计分析,介绍国内城市体系研究从等级范式向网络范式转向的具体过程。其次,基于企业关联模型,使用Ucinet、Arcgis、Spss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分别从城市拓扑网络、基于子公司数量的城市网络和基于投资额的城市网络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下简称海西区)城市网络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将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最后,使用地理加权模型探讨企业组织关联视角下的城市网络形成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我国城市网络研究己取得较丰富的成果,学者对数据的关注也持续提高,不断有新的、相对可靠的数据被运用到研究之中,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于企业组织关联、交通流和信息流。然而,不同视角的研究本身存在着局限性,部分数据也因为类别、详略、真实性等问题也存在一些缺陷。(2)2000年以前,我国城市体系研究以等级范式为主;2000-2010年期间,网络范式研究的文献数量开始增加,但仍少于等级研究;2010年之后,基于网络范式研究的文献数量大幅增加,网络成为城市体系研究的主流范式,而基于等级范式研究的文献数量呈波动递减趋势。基于属性数据的网络范式研究和基于关系数据的网络范式研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今后应侧重以关系数据为基础的城市网络研究。全国和长三角是相关研究的热点区域。(3)2丨世纪以来,海西区上市企业的数量显著增加,上市企业平均规模、营收能力明显提升,但总体上和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2010年海西区上市企业的子公司数量和投资额度分别是1 340家和1 895.31亿,到2015增至2929家和3 484.51亿。子公司和投资额主要分布在海西区等东部沿海地区,距离海西区较远的西北、东北等地区对上市企业的吸引力较低。(4)整体上,海西区城市网络呈现以福建省为主体的特征,2010年江西、浙江、广东三个片区的城市网络结构欠发达。到2015年情况得到改善,其中广东片区与福建南部城市联系有所强化,浙江片区与福建北部城市的联系明显增强。海西区城市网络结构愈加复杂,城市对数量增加,城市节点间呈均衡发展态势。但是目前海西区城市网络仍然处于发育初期,行政边界对海西区城市网络的形成发育有明显限制作用。(5)人均GDP、年末常住人口和进出口总额对吸引福建省上市企业的投资起到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第三产业比重对投资额的影响较小,建成区面积与投资额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上述5个指标的解释能力及其系数受到与福建省距离的影响,整体上,离福建省越远,5个指标的解释能力越低,且指标影响系数的地区波动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