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是B之一”句式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work_w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诸如“他是我们学校最帅的男生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类似的句式。然而,在传统的语法规范中它们是否“合法’是有争议的,也就是极量副词“最”能否和“之一”搭配的问题,前人对此已有论述,但未注意到“之一”在这类句式中的作用,更没有没有对包含“之一”的判断归类句做全面的考察。本文以此作为切入点,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语料的分析,主要运用定量描写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句法结构形式、语义功能、语用意义以及转换比较研究等角度对“A是B之一”句式进行了描写解释,并详细分析了它与相关句式的不同之处,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A是B之一”结构中A的句法结构类型比B要丰富得多,它可以由名词及名词短语、动词及动词短语、代词和一些形容词等来充当,而B的成分则主要是偏正结构的名词性短语、光杆名词和极个别述宾短语。“A是B之一”中的“是”一般不出现否定形式,可以受副词修饰,还可以用“为”、“系”等替换。整个“A是B之一”格式既可以单独作为小句存在,也可以作为句内的成分或分句而出现,多数情况下做小句。“A是B之一”在其7种相关句式中数量占优势。2.“之一”具有[+部分]义素。“A是B之一”的语义特征是表示归类,其内部又可以根据A是体词还是非体词性成分分为真同归类和准同归类两类,不能表示存在、等同、描写和说明。这是由该格式自身以及A、B之间的语义关系决定的。3.A是主题,“之一”是“A是B之一”要表达的焦点,发话人交际的目的是凸显A属于B这一范围,所以应该重视A。“最XN,没有之一”、“最……之一”、“……之一”言说对象的范围不同:第一个结构仅仅强调表示处于顶点位置的XN;第二个结构可以表示靠近最高量级的一部分;第三个结构可以表示整个范围内的任意点。我们试图由此揭示“A是B之一”更加符合汉语经济准确而不夸张的交际心理。“A是B之一”句式中A作为主题反映了发话人交际视点的移动,同时也使受话人明确了关涉对象,引入了主题。“A是B之一”一般是陈述句,在极个别疑问句中作为句内成分使用,少数情况下,因陈述者感情的强烈可见于感叹句,没有见到祈使句的例句。4.“A是B”、“A是B之一”、“A是(一)量B”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替换。倾向使用“A是B”或“A是(一)量B”的条件是:(1)当A为个体时,表达强调的是A的“质”而非“量”或者B的可及性很低;(2)A为非个体。倾向使用“A是B之一”的条件是:(1)表达强调的是A的“量”而非“质”;(2)B中不含“集体”概念词语,用其他两种形式可误解为等同;(3)用其他两种形式不合交际心理需求。三种形式都可以使用的情况是:(1)B中含有“集体”概念词语,用其他两种形式不致误解为等同;(2)社会交际心理需求的发展变化。在一定时期内B的组成成分中有无表示“集体”概念词语是制约“A是B之一”和“A是B”或“A是(一)量B”转换的重点,能否转换同时还受社会的发展,人们交际的心理和方式影响。
其他文献
<正>一、工程概况姚郢排涝站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工程区位于怀洪新河右岸原姚郢排涝涵东北侧50m。新建泵站采用闸站结合形式,主要功能为自排和抽排,排涝标准10年一遇,排
江阴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平原北端。北滨长江,与靖江隔江相望,南与无锡市区接壤;东接张家港、常熟;西邻常州。江阴,作为长江下游的工业港口城市,地处苏锡常金三角的几何中心。
1994年10月1日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消法》),首次以特别法的形式规定了惩罚性赔偿,这是我国民事立法的重大突破。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产生,体现了国家对损害赔偿这
缺席审判制度采用两种基本模式——一方辩论判决主义与缺席判决主义。传统意义上的缺席判决主义在实现正义和诉讼经济方面有严重的缺陷,但经过适当的改造,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一
黄芪作为常用的中草药,它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有托疮生肌、利尿排毒、利水消肿和补气固表等功效。黄芪多糖作为黄芪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
采用非弹性体增韧的概念,探讨了三种有机刚性粒子(PS、SAN和AAS)对PVC/ABS二元体系的增韧改性作用,分析了有机刚性粒子增韧作用的影响因素和实现途径。结果表明,有机刚性粒子
汉藏人民自吐蕃中期以来以辉煌的文化积淀和传统的文化色彩相互交流,随之诞生了至今仍光彩夺目的汉藏翻译经典译作。藏传佛教前弘期的翻译理论《语合二卷》已成为世界翻译理
聚氨酯(PU)是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单元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总称。其结构由软硬段组成,通过调节软硬段的类别以及比例,可以合成出符合具体实际应用需要的聚氨酯材料。因此
文章阐述了小学班主任与学生沟通应注意的问题,分析了小学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小学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包括根据学生的性格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
体词性谓语句的研究从开始至今,有些问题依旧没有得到统一的解释,例如体词能否作谓语,体词性谓语句的成因、分类等问题,学术界始终没能达成共识,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于这一语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