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课堂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教师、学生视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文化人,同时把课堂作为一个文化场,并结合当前实施新课程和倡导新理念的课程改革背景,重点关注中小学课堂教学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生成。论文倡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推行一种人文关怀、教学相长和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和课堂行为,并力图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实现对课堂文化的重构。
论文主要由导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部分包括内涵分析、问题透视和文化重构等三章。
在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课堂文化的背景,包括课堂文化的研究现状、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等内容。该文认为,从文化和社会学的角度对课堂、课堂生活以及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重新审视,能为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在第一章内涵分析中,论文从文化的内涵及其具体特征出发界定课堂文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形成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接着简要分介绍研究课堂文化主要采用的理论和方法,包括符号互动理论和人种方法论等多种方法的结合。此章最后对课堂文化进行结构分析,指出课堂文化的结构外在体现可分为交往与互动、资源与技术、期望与机会、环境与规范、情感与效果等五层面,并细化各层面的课堂观察要点。
在第二章问题透视中,论文在解读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基础上,提出了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文化的具体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对新课程前后的课堂文化具体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课堂观察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透视课堂文化存在的问题并深究原因。该文认为,教育目的的背离和功能的异化、应试教育的强化和教师教学素质的低下是课堂文化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而其核心问题就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文化主体性的严重缺失。
在第三章文化重构中,论文指出重构课堂文化的总目标是要营造一个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文化共同体,这是一种理解与对话的文化,一种合作与探究的文化,一种共享与和谐的文化。在对策分析中,该文指出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是重构课堂文化的前提和动力;师生主体性的回归和升华是内在要求;课堂师生角色的正确定位则是外在体现;改革教育教学制度尤其是评价考核制度是重要保障;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则是重构课堂文化的有效途径。最后在微观层面上提出重构课堂文化的具体要求以及指出在实践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结语部分,简要说明了该论文的研究结论并指出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