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教师的观察行为展开教育现象学研究,缘由有四:以学生为本是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观点,决定了教师必须要通过观察去了解学生;《教师专业标准》确立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并具体提出通过观察的方法了解学生;现实中教师观察手段单一凸显了教师缺乏观察意识和能力的现状;现行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或缺对师范生观察力的训练。在此背景下研究教师观察行为显得合理且必要。从教育现象学视角研究教师观察行为,其理论意义在于:赋予教师观察行为新的内涵;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在教育学研究中推广教育现象学理论。其实践意义是:激发教师观察意识,促进教师观察行为走向教育现象学观察;拓展教育现象学方法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范围。文献综述发现,现有研究都是将教师的观察行为作为一种研究学生的方法,窄化了教师观察行为的意义;研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行教师观察行为的事实判断,即教师的观察行为在现实中是怎样发生的。二是进行教师观察行为的价值判断,即教师的观察行为应当是怎样的。 研究采用教育现象学的方法。通过收集资料,获得教师观察行为的具体案例,对案例进行直观的提问和反思,并从生存的时间性、生存的空间性、生存的感体和生存的相关性四个维度出发,归纳出教师观察行为有在场式观察、发现式观察、监控式观察和纠错式观察四种类型。分别阐释在场、发现、监控和纠错的通常意义,并论述在场式观察和发现式观察的价值:在场式观察使学生感受到认可和存在;发现式观察使学生体验被欣赏和有价值。对监控式观察和纠错式观察存在的问题则提出批判:监控式观察压抑和剥夺学生;纠错式观察易使学生自卑和畏惧。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观察行为应当走向以发现式观察和在场式观察为代表的教育现象学观察。构建教育现象学观察需要从以下四点进行改进:增强教师观察行为的整体性,就是要多角度观察学生和观察学生所处的情境;注重教师观察行为的发展性,就是要抛去对学生的成见和探寻学生的潜能;增进教师观察行为的同情性,就是与学生充分地进行交流和感受学生的脆弱;强化教师观察行为的认可性,就是要认可学生的存在意义和尊重学生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