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在高校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制度的坚实基础。但是相较于其重要地位,学界对于如何激励这一特殊群体的积极性还欠缺系统、深入的研究。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这一特殊群体在人员结构、价值观念等方面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基于上述考虑,本文试图就高校民主党派成员激励机制的构建问题作深入的探讨。本文的基本轨迹是:借鉴相关激励理论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结合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利益诉求的实证研究,分析激励动因,确定机制构建的原则,提出高校民主党派成员激励机制的模型以及进一步的对策建议。具体来说,本文首先界定了民主党派、激励、激励机制等核心概念,并从政党制度运行方式和民主党派职能的角度梳理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同时还简要分析了需要层次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公平理论以及目标设定理论。其次,通过生活、工作和民主参与三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获取这一特殊群体的利益诉求数据,进而分析确定激励因素。再次,通过分析高校民主党派成员的特殊性以及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高校激励这一特殊群体的动因是:高校建设的需要、培养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需要、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建设的需要。最后,在建立高校民主党派成员激励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适时适度、统筹兼顾、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多主体双向交流和全过程激励的机制模型。同时,为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转,还进一步提出:尊重高校民主党派成员的主体地位;建立目标管理制度;推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引入高校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关怀帮扶制度等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