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众多发达国家和后现代化国家的经验表明,这一时期也是社会矛盾多发期,表现为群体性事件、干群矛盾和冲突、经济形势变化莫测、政府政策滞后且持续性不强等。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政府适时、果断地启动了四万亿投资计划,地方政府也运用了财政力量积极地干预经济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此可以看出,政府的财政政策对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但是如何合理、高效地使用政府的财政资金,建立规范、严格的财政预算体制,这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个难题。巴西的参与式预算就是一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实现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的良好政策,它通过吸引公民参与,赋予公民直接行使其民主权利,由公民与政府共同协商决定财政资金使用计划。实践证明,巴西的改革是非常成功的。德国的参与式预算不同于巴西。本文通过对德国柏林利希滕贝格参与式预算起源、发生、发展过程的考察,弄清了德国参与式预算的目标,即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推进政府行政管理现代化,应对日益严峻的财政困境和沉重的财政压力。接着又分析了德国柏林利希滕贝格地方政府的参与式预算政策如何通过与公民就财政预算案的制定和执行的公共协商,拓展公民参与的方式,包括公民大会、社区居民会议、问卷调查、互联网对话平台、电话咨询、技术指导等途径,如何创新政府及财政信息公开方式,包括互联网、公民大会、大众媒体、海报传单、节假日庆典等工具,如何构建多样化的政府与公民沟通渠道,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促进公民民主权利的行使,提高行政效率,解决财政短缺的问题。实践证明,德国的参与式预算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国目前的形势与德国颇有相似之处,面临同样的经济和社会问题,2003年税费改革后,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空前紧张,紧张的干群关系引发的矛盾和冲突也频频出现。虽然中国也进行了一些参与式预算试验,但是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信息不够透明,制度供给滞后,缺乏社会公正性,对参与主体的限制条件繁多,参与率低等。如果能借鉴德国柏林利希滕贝格探索的推动信息公开、公民参与、政治协商、完善基层民主的经验,对于弥补中国实践中的不足之处,突破现有的财政困境,革新基层民主治理格局,推广直接民主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