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MrF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全球性存在的水体富营养化及其诱发的水华现象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灾害,探索行之有效的抑制藻类途径尤为迫切。许多方法被用于去除藻类水华,溶藻细菌杀藻是控藻研究的一种方法,溶藻细菌一般从暴发水华的水体中直接分离,这种土著细菌在工程应用中其生态和生物毒性远小于外来菌种;具有较好的杀藻效果,适合在水华发生初期使用,短期内可达到控制藻类生物量的效果。本研究从水华暴发水域获得3株溶藻细菌,详细研究了各菌株对水华藻类的去除特性,初步阐明了各菌株的溶藻机理,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溶藻细菌进行了鉴定。本研究对分离的18株细菌进行溶藻试验筛选,选择溶藻效果最好的编号为N2、S4、S7, 3株溶藻细菌作为本论文的实验菌株。对3株溶藻细菌的16S rDNA进行测序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N2属芽孢杆菌属,S4属微杆菌属,S7属金黄杆菌属。对溶藻细菌的溶藻机理即作用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细菌N2是通过与藻细胞直接接触溶藻的,另外2株溶藻细菌S4、S7均是通过释放胞外溶藻物质间接溶藻的。其中,2株溶藻细菌S4、S7间接溶藻的菌株释放的胞外溶藻物质具均有热稳定性,属于非蛋白质类物质。对溶藻细菌N2、S4、S7的溶藻特性研究表明,溶藻细菌的溶藻效果与环境温度、pH值及光照条件密切相关。在温度条件为20、25、30、35℃条件下,3株溶藻细菌对藻液中叶绿素a的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30~35℃时达到最大;在菌藻浓度及外界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pH值分别为4、6、8、10时,3株溶藻细菌对藻液中叶绿素a的去除规律基本相同,依次为pH4> pH10> pH8> pH6;在菌藻浓度及外界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光照条件分别为全光照、光循环和黑暗时,3株溶藻细菌黑暗条件下的藻液中叶绿素a的去除率较光循环和全光照要高。溶藻细菌S4和S7经菌体Poly-p的染色和吸放磷实验鉴定为聚磷菌。菌藻生态关系研究结果试表明S7菌与水华鱼腥藻之间相互抑制,存在竞争共栖的生态关系;培养液中PO43--P浓度不断增加,PO43--P浓度的增加与水华鱼腥藻的生长量不总是呈现正相关;在PO43--P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反而随着PO43--P浓度的增加会抑制藻的生长速率。同时,N/P值与水华鱼腥藻的生长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文章主要从领导力测评、领导力开发项目与方法设计等层面,对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开发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为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开发实践提供借鉴。
目的探讨丙酮酸钠(SP)在红细胞贮存过程中的防护作用。方法随机取10袋红细胞血液去除白细胞后,每袋通过无菌接管机等量留取两份样本50 mL/袋(n=10),1份加入35 mg/mL的SP溶液8
<正>2018年7月,第四届"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高级研修班在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举行,笔者有幸提供了一个课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将此节课作为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课
仲裁裁决书,是仲裁机构依照仲裁程序,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根据法律规定,对当事人提交仲裁的争议案件作出处理决定所制作的文书。仲裁裁决书的作出标志着仲裁程序的终结。仲裁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水景建造由传统的园林建筑的配套工程项目,逐渐发展形成为相对独立的工程。本文从水景结构设计中的土建池体,水景结构设计中施工的主要工艺,在水景
运用聚类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对影响高等院校男子链球成绩的训练 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并验证了精度和实用性.
目的分析耳石症手法复位治疗后残余症状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石景山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98例耳石症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经手法复位治疗后,
通过对美国FDA MAUDE数据库从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集到的255份美敦力(MEDTRONIC)公司生产的MRI兼容性心脏再同步除颤器不良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在这一段时
全球极端气候频发,CO2大量排放所导致的温室效应已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CCS技术作为一种有效控制CO2排放的技术,目前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众多CO2分离技
重庆市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个直辖市,与其他地区相比,重庆市体育产业的起步较早,但是发展步伐相对缓慢,直到被划分为直辖市之后,才步入了发展的正轨,此后,重庆市体育产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