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态型蜈蚣草砷吸收差异特征及其机理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9891210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砷污染是全球尤其是东南亚和中国非常突出且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自从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发现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深入理解蜈蚣草体内砷代谢和富集机制是有效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砷污染土壤的关键。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蜈蚣草逐渐分化出不同生态型,已有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生态型蜈蚣草在砷吸收、富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然而,不同生态型蜈蚣草砷吸收差异特征及其机理尚不清楚。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室内植物水培、土培和人工模拟等方法从吸收动力学、根系分泌物和砷酸还原酶3个方面探究不同生态型蜈蚣草砷吸收差异机理,初步得出如下结论:(1)在磷处理条件下,污染生态型及非污染生态型蜈蚣草根系对As(V)的吸收均符合米氏吸收方程。在磷处理条件下,非污染生态型具有较低的Km值,对As(V)的亲和力较污染生态型强,其α值(α=Vmax/Km,反映根系对离子的实际吸收能力,α值越大,吸收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也高于污染生态型。随着磷浓度升高,污染生态型和非污染生态型对As(V)的亲和力均减小,实际As(V)吸收速率降低。(2)As(III)处理下,无论是污染生态型还是非污染生态型蜈蚣草对砷的吸收效率均比As(V)处理时高,但是砷从根部向地上部转移的能力弱于As(V)处理。(3)不同砷形态[As(V)和As(III)]对蜈蚣草根系分泌物的数量和种类无显著性影响。4种生态型蜈蚣草根系分泌的有机酸中主要以草酸为主,非污染生态型与污染生态型相比分泌更多的草酸。(4)非污染生态型蜈蚣草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砷的活化能力优于污染生态型,室内模拟实验进一步表明:根系分泌物中的草酸对土壤砷的活化发挥显著作用。(5)不同生态型蜈蚣草地上部中砷形态分布存在明显差异:非污染生态型地上部As(III)的浓度显著高于污染生态型,其地上部中As(III)所占的比例也明显高于污染生态型。(6)不同生态型蜈蚣草之间根系砷酸还原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非污染生态型与污染生态型相比具有更高的的砷酸还原酶活性。
其他文献
黄姜皂素废水是一种高浓度、难降解的工业废水,其组成比较复杂,废水中糖分、有机物、氨氮含量较高。未降解的皂苷是含一种表面活性剂,皂素废水具有酸度低、色度大、可生化性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在当前高校的声乐教学中,部分高校面临扩大招生后教师数量不足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院校开设了声乐大课,而且还制定了按照学生声乐考试成绩来确定大小课的授课模式,
"含蓄"是日常语言交流中的自然现象。外交话语中的"含蓄"是外交人员在特定外交场合服务于国家利益而有意采用某种语言形式造成的言语效果。通过语内翻译构建的"含蓄"外交话语
支持细胞瘤是一种睾丸性索/间质肿瘤,占所有睾丸肿瘤的比例不足1%[1]。睾丸支持细胞瘤分为非特殊类型、大细胞钙化型和硬化性支持细胞瘤,大部分睾丸支持细胞瘤属于非特殊类型
二甲四氯(MCPA)是一种选择性、内吸传导型和激素型的苯氧乙酸类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小粒谷物、水稻、豌豆和草坪作物中的多种一年生和多年生双子叶宽叶杂草以及某些单子叶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