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L5895雌性不育突变体的表型鉴定及精细定位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1977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世界三大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粮饲兼用,在我国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国内市场需求量呈递增趋势。柱头,又称花丝,是玉米重要的生殖器官,花丝的正常发育与玉米产量直接相关。研究花丝发育形成的遗传调控机制,可为深入开展玉米性别决定的遗传机理等研究提供参考,深化人们对花器官发育的理解,同时对玉米杂交种的繁育生产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L5895突变体是D378自交系中发现的花丝发育异常自然突变株系,其突变性状可稳定遗传。本研究以L5895突变体为研究材料,对其表型进行初步观察鉴定,并对导致该突变性状的基因进行遗传学分析及基因定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表型鉴定:L5895突变体植株的营养生长正常,但雄穗和雌穗均发育异常,表现为雌穗穗轴膨大近球状,花丝较短且丛生,无法吐出苞叶,扒苞叶授粉不结实,后期干瘪腐烂;雄穗出现少量类似花丝的结构,但不结实。
  2.遗传分析:对B73、黄早四、T6385等自交系与L5895构建的F1、F2及BC1群体进行分析,杂交后代F1不出现性状分离,均正常吐丝结实;F2及BC1群体均出现性状分离,F2分离比为野生型∶突变型=3∶1(x20.05,1=3.84),BC1分离比为野生型∶突变型=1∶1(x20.05,1=3.84),遗传分析结果表明L5895花丝发育异常的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
  3.I2-KI花粉染色实验表明突变基因未引起突变体花粉败育。
  4.扫描电镜及体视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雌穗中由小穗成对分生组织到小花分生组织发育时期,野生型植株下位花雌、雄蕊及上位花雄蕊均发生败育,突变体下位花雌、雄蕊则有部分未发生退化并产生额外分生组织,上位花部分雄蕊转化为雌蕊。体视显微镜观察发现:突变体雌小穗中每朵小花均形成多条花丝,部分雌蕊有珠心状突起生成;突变体雄穗小花除正常雄蕊外,部分雌蕊转化为雄蕊,部分雄小穗顶部有类似花丝的结构生成。
  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将突变基因初步定位于6号染色体长臂上,后利用新开发的SSR分子标记最终将L5895突变基因精细定位于L2与L28两个标记之间,标记之间的遗传距离为1.07cM,物理距离为53.7Kb,区间内只含有zag1一个编码基因,对其测序发现突变体zag1基因的3UTR区域插入了TCGA四个碱基,碱基插入虽未影响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该区域存在多个miRNA的结合位点,而碱基的插入很可能影响了zag1基因的表达,基本确定zag1为目的基因。
其他文献
2017年全球茶叶产量568.6万吨,中国是全球第一大产茶国,茶叶产量255万吨,占全球茶叶总产量44.8%。茶叶加工中会产生大量的残余物,但这些残余物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检测发现,茶叶加工残余物(简称茶渣)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蛋白,因此可以将其提取出来用于动物饲料和食品原料,也可以将其水解成氨基酸或肽用于其他用途。不过,茶渣蛋白质的溶解度较低,开发利用茶渣蛋白质的主要限制因素在于提取的蛋白质含量
学位
核桃粕是核桃经过挤压出油后的副产品,数量巨大,大多数核桃粕都被用来喂养动物或被直接丢弃.核桃粕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然而,目前对核桃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碱法提取核桃蛋白上.这种传统方法不仅费时低效,而且加工工艺也不适应于未来工业的发展.因此,研究一种有效的制备方法来克服这些缺点意义重大.  本研究的目的是:(1)优化扫频超声辅助碱提核桃蛋白技术,同时与传统碱提技术相对比,评价超声处理对核桃蛋白性能的
食用菌中的麦角甾醇经紫外线照射后转化为维生素D2,可用于缓解维生素D缺乏现状,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建立了食用菌中维生素D2的检测方法及提取方法,探究了不同紫外线、不同部位对食用菌中维生素D2及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并结合气调、冷藏保鲜手段,探究了双孢蘑菇中维生素D2及麦角甾醇贮藏期内的变化规律.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食用菌中维生素D2的测定方法,优化后的仪器条件如下:
学位
肌原纤维蛋白在肌肉蛋白含量中占比最高,因此决定着肌肉制品的物理化学特性及感官品质,直接影响肌肉制品的加工适性和贮藏期。蛋白改性修饰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方向,其中磷酸化修饰被证实是一种可靠地蛋白功能改善方法。没食子酸和绿原酸是一种天然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多作用,如抗氧化、消炎等,由于多酚类化合物可以与蛋白结合,改变蛋白结构进而影响蛋白功能特性,因而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肉制品中具有很好地前景。为给多
学位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水稻年种植面积1.5亿hm2。我国水稻栽培面积0.3亿hm2,其中50%种植杂交水稻,每年需制种15万hm2左右。杂交水稻在制种过程中,为提高异交结实率,往往需要喷施激素和割叶。大量喷施激素,既增加成本高,又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还加重了稻粒黑粉病的发生。割叶既增加劳动力又耗费时间,还对植株造成损伤。因此筛选出对激素高敏感性的种质资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从而为
学位
营养液作用于植株根系养分环境,影响到植株的生长发育,是LED植物工厂中脱毒原原种生产的关键核心之一。营养液管理要考虑配方、浓度和栽培等因素,由于马铃薯植株在生长的不同时期对养分的需求不同,所以应根据各时期的养分需求进行不同营养液的浇灌。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提高脱毒原原种繁育是提高马铃薯生产的关键环节。  本文以马铃薯‘转心乌’为试验材料,采用蛭石为栽培基质,移栽马铃薯脱毒组培苗,在不同时期
学位
倒伏是限制水稻产量的因素之一,故而挖掘抗倒伏优异等位基因是栽培稻发展及适应市场需求的必要条件。因此,本研究旨在进行茎形态组分与抗倒伏性状的关联分析,研究了水稻茎部形态结构以及其与抗倒伏的关系。实验材料共计521份,其中401份来自中国,120份来自越南。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来自中国和越南不同地区的521个品种被广泛用作育种的亲本。所有材料由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南京)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收
学位
合理密植是通过塑造高光效冠层来增产增效的主要栽培措施之一。而铃叶系统数量及空间分布是影响棉花冠层结构的主体,合理密植有优化铃叶系统源库关系的潜力;铃叶系统是棉花产量形成及源库关系的基本单位。研究棉花种植密度对铃叶系统光合特性及源库关系的影响,有助于揭示密植增产增效的生物学原理,可为棉花密植增产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基于此目的本文研究了棉花铃叶系统光合与铃重、单叶光合、群体光合之间的关系
学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引起玉米结实性降低造成减产的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因此,研究玉米自交系花期耐热性,筛选出耐热的玉米自交系对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238个玉米自交系在泰安2016、2017年进行花期套网袋授粉,结合玉米自交系自然开放授粉,研究玉米自交系授粉结实率的差异,通过套袋和自然开放授粉来区分花丝引起的不育,还是花粉引起的不育,建立玉米自交系耐热性标准,并筛选出一些耐热的玉米自交系,
出苗率与出苗速率是影响植株成苗、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判断种子质量,幼苗活力的要素。本研究期望通过关联分析的方法检测与玉米出苗速率关联的分子标记,挖掘与玉米出苗速率相关的功能位点,为培育出具有出苗快、出苗整齐度高和耐深播特性的玉米新品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研究取得结果如下:  1.研究明确了玉米自交系出苗速率相关指标的关系。不同播深下玉米自交系出苗时间与初始出苗时间显著正相关,与中胚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