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两篇英语新闻语篇的个案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w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是其所报道的社会、政治世界的产物。新闻媒体语言一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价值观念体系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以英语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媒体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英语新闻主导着世界舆论,在其语言表述背后,经常会显现出其意识形态。   批评性语篇分析出现于70年代末,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达到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成熟。批评性语篇分析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起源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评理论,主要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但也不排斥其他语言理论中有关的概念和方法。批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个透明的交际媒介,它不仅反映社会进程,而且介入社会发展进程并有助于促进社会进程的实现。批评性语篇分析旨在揭露意识形态对于语篇的影响,语篇对于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意识形态和语篇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并为不同的权力集团服务。其作用在于提高人们的批评性语篇阅读意识和能力。   本文在回顾和综述批评语篇分析的产生、发展和理论的基础上,以费尔克劳的三向度模型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从及物性、分类系统、转换、转述形式等方面对两篇有关中国六十周年国庆的英文报道进行分析。本文所选的语料分别来自于英国的卫报和美国的纽约时报。通过对两篇语料的批评性对比分析,既发现了两篇报道本身在报道时的细微差别,同时也揭示了新闻报道在其标榜的客观公正的背后所暗含的意识形态。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其研究结果表明批评性语篇分析是揭示语言和意识形态关系的有力工具,其实践意义在于能把批评语篇分析引入到英语教学,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批评性阅读意识。  
其他文献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66-1946)是20世纪初英国文坛上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不仅在小说领域多有建树,同时又是社会思想家。他获得了诸如科幻小说家、喜
当今,翻译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国内,翻译研究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关注远远少于成人文学翻译。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到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