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地方,健康体魄则是高素质人才的物质基础。高校体育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学生学习和独立运用体育知识的衔接点,对学生进入社会后的体育观念和意识的培养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至关重要。高校课外体育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外体育活动良好的开展。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作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促进课外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起到重要作用,成为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形式之一。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是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核心,在学生体育社团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其作用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直接关系到体育社团自身的发展。然而,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国内有关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的研究收录的相关文献较少,从近十年的检索文献来看为0。可见,对于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山东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的现状调查,在全面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为更好的选拔和培养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目前山东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山东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的男女人数比例不协调,男生人数明显高于女生。2.目前山东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结构组成相对较合理,主要由大二学生组成。3.山东省大部分高校对于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负责人作用的发挥。4.山东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大都能制定社团活动计划,但这些活动计划多是短期的,缺乏长远的社团发展规划。5.山东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按影响程度依次为:社团活动经费不足、缺乏专业老师指导、学校支持力度不够、活动场地器材不足、社团成员不够配合等。6.多数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对自己在社团成员中的威信并不自信,这说明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在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7.多数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对于社团活动开展的情况较为满意。8.目前山东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的产生途径多是由领导任命产生,民主程度不高。9.目前山东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接受培训的状况并不乐观,多数学生社团负责人没有接受过学校或相关组织的培训。针对上述调查结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高校对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的重视力度,给予负责人更多的支持,尤其是对女生社团和女社团负责人,让更多女大学生投入到体育社团队伍中来。2.完善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选拔机制,在负责人选拔过程中,注重对其责任心、领导能力、决策力等素质的考察。3.建立必要的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考核制度,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的工作监督,实施必要的奖惩制度。4.强化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培训机制,注重对社团管理知识、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5.鼓励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对外交流,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利用自身优势,解决社团经费不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