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会诱发引起的糖尿病称为类固醇糖尿病,皮肤科众多疾病需要用糖皮质激素来进行医治,医疗过程中经常可见类固醇糖尿病的产生。但目前尚缺乏皮肤科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诱发类固醇糖尿病的报道。目的探讨皮肤科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而诱发类固醇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其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方法对2013~2016年安徽医科大学杭州临床学院皮肤科798例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用向后LR法筛选影响类固醇糖尿病产生的自变量。采用单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类固醇糖尿病患者三餐后血糖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类固醇糖尿病患者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及糖化HbA1c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检测类固醇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糖尿病家族史、治疗方法、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差异。结果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6.86±13.30岁)显著高于非类固醇糖尿病患者(39.95±17.01岁),两组有统计学差异(t=8.864,P<0.001),但两组性别分布方面,无统计学差异(χ~2=1.610,P=0.204)。类固醇糖尿病患者伴随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肝功能异常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χ~2=12.252、19.248、32.687、21.472、16.697,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肝功能异常、激素用量、激素使用时间、免疫抑制剂用药史和糖尿病家族史是影响类固醇糖尿病发生的自变量(均P<0.05)。0.5~0.75(不包括0.75)、0.75~1.0(不包括1.0)、1.0~1.25 mg/kg激素用量组之间空腹血糖及三餐后末梢血糖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类固醇糖尿病患者早餐、午餐及晚餐后末梢血糖(分别为11.50±2.90,16.02±5.81,16.81±4.52 mmol/L)有统计学差异(F=22.245,P<0.001),其中早餐后末梢血糖显著低于午餐后及晚餐后(t=4.696、7.270,均P<0.001),而午餐后与晚餐后末梢血糖无统计学差异(t=1.069,P=0.294)。2型糖尿病组与类固醇糖尿病两组间,空腹血糖(t=3.737,P<0.001)及糖化HbA1c(t=9.925,均P<0.001)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激素用量、激素使用时间及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肝功能异常等相关基础疾病、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糖尿病家族史是类固醇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类固醇糖尿病的血糖特点是午后血糖数值高于上午,空腹血糖及糖化HbA1c升高不明显是类固醇糖尿病区别于2型糖尿病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