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据报道,在美国,肌筋膜炎已经成为人们就医的第二位的病因(上呼吸道感染为第一位),并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约有四千万人患有此病;此病在人体的很多部位均可发生,在临床上为常见病,多发病,并且病情较为复杂,发病率高达12%,此病因姿势、外界环境等原因引发,常缠绵难愈,病情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学习。跨入新世纪后,在我国,使用电脑的人数达到5000万人。电脑的使用逐渐成为现代职业人肩胛背部疼痛的罪魁祸首。有学者通过问卷形式对信息技术(IT)工作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了专门调研,结果显示:每天工作大于8小时者占77.8%,每天工作大于11小时以上者占22.5%,而每天面对电脑的时间大于8小时的IT从业者占64.3%。在每天工作大于11小时的人群中56.4%的人面对电脑的时间达9小时以上。这种超负荷的使用计算机使IT界中相当一部分人长期被肩胛部的酸沉疼痛所困扰,并且这种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灵枢·经筋》中,十二经筋起于机体四肢指、趾端,终止于头身,并“结”“聚”在机体关节和肌肉筋膜丰厚之处,具有向心性循行的特点。肩胛部有多条经筋经过:手太阳之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手阳明之筋“……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从肩隅上颈”……。《灵枢》认为经筋“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支转筋”;手太阳之筋“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手阳明之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等。现代研究中发现经筋与筋膜及肌肉群有直接的相关性。多条经筋循行的肩胛部有许多的肌肉筋膜组织,斜方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肩胛提肌等,这些肌肉分布并包绕于肩胛骨周围,当人们长期伏案工作,肩胛部周围的肌肉筋膜则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产生水肿、渗出、肌纤维痉挛等病理改变,导致肩胛肌筋膜炎的发生。因此肩胛肌筋膜炎属于中医经筋病的范畴。《灵枢·经筋》篇在阐述各条经筋时,最后叙述了其对经筋的治疗原则,即“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灵枢·九针十二原》将针具分为九种,并做了详细地介绍,“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铍针者,末如剑锋”。目前根据材料学原理,将原来的“末如剑锋”的铍针,改成了针体较细,“末为直刃”的针具,其治疗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这种改进后的铍针对于皮神经卡压、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的疼痛有很好的疗效。也正对应了经筋疾病的特点,使“劫刺”治法得以有效的实施。因此基于中医经筋理论,运用铍针以“肩胛肌筋膜炎患者局部结聚痛点为输”,对肩胛肌筋膜炎进行治疗,是缓解患者疼痛的一种有效思路和方法。2研究目的通过查阅文献,对“经筋”理论和铍针治疗肩胛肌筋膜炎的机理、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分析肩胛肌筋膜炎局部常见痛点和经筋“结”“聚”的关系及临床意义;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中医经筋理论与软组织力学为基础,探讨局部痛点的压痛值和软组织张力的相关性,评价铍针疗法对肩胛肌筋膜炎疼痛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优势。3研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入组的116例肩胛肌筋膜炎患者,其中治疗组58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剔除1例、脱落4例。剔除脱落病例后共109例,治疗组56例,男15例,女41例,平均年龄(28.02±4.85)岁;病程0.25-3年;对照组53例,男19例,女34例,平均年龄(27.23±4.54)岁,病程0.25~1年。治疗组采用铍针治疗,一次性治疗,松解1—3个痛点,一周后复查,根据痛点分布可再治疗一次,松解1—3个痛点,第二周后采集数据。对照组采用针灸按摩仪治疗,每次治疗时间20分钟,隔日一次。治疗6次为一疗程。第二周后采集数据。两组在治疗前后均用软组织张力测试仪来测量痛点的软组织位移值与香蕉面积,采用压痛测量仪来测量痛点的压痛值,通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来记录VAS评分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定量资料采用x±s表示,成组设计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均采用x2检验,选择双侧95%可信区间,将P<0.05看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结果109例患者中压痛点分布情况:冈上窝中央压痛20例,肩胛骨腋缘上段压痛16例,肩胛骨腋缘中段压痛10例,肩胛骨腋缘下段压痛9例,肩胛骨内侧缘上段28例,肩胛骨内侧缘中段18例,肩胛骨内侧缘下段3例,在冈下窝中央5例。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软组织500g位移值、香蕉面积、压痛测量值、主观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的软组织500g位移值、压痛值,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香蕉面积与VAS评分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疗效评价,治疗组临床痊愈29例,显效13例,好转12例,无效2例;对照组临床痊愈16例,显效19例,好转11例,无效7例。两种方法在治疗肩胛肌筋膜炎上总体疗效有明显差异(X2=8.840,P=0.031)。压痛值和软组织位移数据具有正相关性(P<0.05);压痛值作为因变量,软组织位移数据作为自变量,两者间线性回归方程为:Y(压痛值)=0.420+0.518X(软组织位移数据)5结论从经筋角度看,肩胛筋膜炎痛点实际上就是经筋病理性的结聚部位。且患者痛点的压痛值与软组织张力具有负相关性。在中医经筋理论与软组织力学的指导下,铍针“以痛为输”即在软组织张力较高的痛点处,通过减轻局部痛点的软组织张力,解除神经压迫和刺激,从而有效缓解肩胛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快捷、高效、安全、便利的临床治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