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华作家陈河的华商小说中的“陌生人”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qianlo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陈河的华商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西美尔的陌生人理论为主要研究方法,讨论他作品中的离开祖国流浪异国的“陌生人”出走的动力机制、成为陌生人后所遭遇的多重困境和发挥自身能力进行反陌生化的资本积累。
  绪论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的介绍与说明,主要对陈河本人的经历、创作历程和本文主要研究的作品类型、当前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等进行了说明和阐释;二是对研究方法的阐释和相关概念的说明,主要对西美尔的陌生人理论和“陌生人”的特征等进行了阐释;三是对研究意义和价值的说明。
  第一章分析“陌生人”生成的动力机制。本章主要是探讨推动“陌生人”离开故土的动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如何相互作用。首先分析了想象机制的推动作用,身处国内的华人由于受到了片面信息的误导以及自身特殊情结的迷惑,对异国他乡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想象而选择出走;其次讨论了欲望机制的作用,由于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匮乏,海外华人选择前往异国去实现自己的欲望;最后则探讨了逃避机制发挥的作用,有些华人选择离开祖国是因为在国内遭受了屈辱和痛苦,因此选择到陌生的社会空间去开辟新的生活,“逃避”便成为了这部分人的推动力。
  第二章分析这些“陌生人”远走他乡所遭遇的道德困境。这主要包含三个维度:首先在陌生的社会空间,华人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缺乏共同的道德规范而导致个体之间丧失信任互相算计,团体之间对抗斗殴;其次,海外的华人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社会舆论的监督约束作用并不能够发挥到位,主体自身的良知自律能力也有所退化,丧失了道德热情,也不能够发挥自我反省、自我评价的作用;最后是非道德主义的泛滥,海外华人不得不面对国外腐败的政治环境,族群内盛行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这些现象让华人的处境更加艰难。
  第三章探讨“陌生人”反陌生化的策略与方法。这些“陌生人”通过种种努力,最终实现了各种形式的资本的积累。首先,他们通过跨国民间网络等实现经济资本积累,如利用地缘、亲缘关系网开展跨国偷渡生意,或选择出卖劳力、打零工等方法积累经济资本。其次,他们通过建立族群内部的关系网和族群外部的联络网来积累社会资本。最后,他们通过在族群内外确立权威,得到集体的认可而积累象征性资本。
  陌生人最主要的特征是“无根性”,跨越国界的漫游给他们带来了充分的自由,但同时也使得他们不得不面临种种困境。虽然流浪是陌生人的特质,但这并不代表陌生人处于这样一个混乱的环境之中是完全迷失并丧失自我能力的。在陈河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移居别国的华人,利用各种方式积累了多种类型的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在异国他乡扎下了根。
其他文献
记忆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而在相当长时间里记忆研究的主阵地都是心理学,近几十年才获得了人文社科、社会理论与文化研究的青睐。文学与记忆的关系同样古老,在进入当代研究者视野之前,两者的联系便已经存在。当前文学与记忆的研究视野中创伤记忆、文化记忆、个体记忆、集体记忆、互文性等往往成为关键词。记忆的伦理,在相当长时间里在哲学及其分支伦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的领域中讨论热烈,但直到近些年来,才获得文学研究者的重视
学位
《说文辨异》为清代学者翟云升所着,共有8卷,将《说文解字》的前十四卷重新分卷,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八都是由《说文解字》中的两卷合为一卷,如《说文辨异》中的卷一对应《说文解字》的卷一、卷二。卷六、卷七则是对应《说文解字》的卷十一、卷十二。《说文辨异》各卷内部根据《说文解字》的部首顺序列字,但并未收录所有的部首和字,共收字头2888个,先列部首,後列所阐发之字。每条将《说文》本论文条举於前
学位
《广六书通》,清人程瀚辑录。该书是一部篆体古文的字书,主要辑录的材料有《汗简》、《摭古遗文》、《集篆古文韵海》、《六书精蕴》、《六书正譌》等近百种书籍。《广六书通》“以韵分字,而以隶领篆”,楷体字头下主要收篆体古文,兼收印文的各种变体,间或录有金文,所收各种古文形体一般注明出处,其数少者一二,多者数十个。这些古文与字头,除形体相符外,还包括大量的异体、通假、同义换用、讹误、正字和俗字等多种关系。本
在表示“將食物放在水中加熱食用”這一概念時,現代漢語普通話和方言中常用“煮”,部分方言中也使用“煠”。在漢語史上有“烹”“煮”“缹”“湘”“胹”“煎”“瀹”“燉”“熬”“煨”“焯”“腤”“(月正)”等不同表達,我們將這些詞統稱爲“煮”義動詞。  全文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緒論,主要介紹了本文的研究對象及研究意義,梳理了有關“煮”義動詞的研究現狀,對本文所使用的語料、研究方法進行說明。  第二
学位
胡利奥·科塔萨尔是拉美文学“爆炸”的四大主将之一。他的多篇小说都将日常生活剖开了一个裂缝,通过描写各类空间体验来质疑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对二十世纪以来现代社会所谓的“现实”进行进一步思考,试图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去触摸现实背后的超越性存在,同时对自我与存在进行终极追问。科塔萨尔的小说兼具幻想魅力与现实反思,他热衷于在刻画幻想经验与异质意象的基础上进行现实主义书写并思考现实。以空间切入研究科塔萨尔
痛苦大师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对人性保持着高度的敏感,致力于通过描写一个个家庭悲剧来坦露处在精神荒漠之中的人物。他擅长通过大量有关目光的描写来隐晦地展现权力的暗流。本文主要以《给麻风病人的吻》、《爱的荒漠》、《苔蕾丝·德斯盖鲁》、《蛇结》四本经典小说为研究对象,旨在将莫里亚克的小说置于视觉文化场域之下,借助“凝视”理论与福柯的“权力”哲学作为理论依据,考察莫里亚克小说中凝视的空间、凝视的方式以及凝视的
在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每部作品中,都不乏对人物欲望的关注、书写和表现,这与作家本人对欲望自成一体的理解、对欲望肯定的态度有关,也与她一生中的经历有关。在这些复杂多变的作品中,不同身份、性别和性格的人物身上潜藏着共同的欲望内在逻辑和展现方式,表现出相似的欲望过程和欲望叙事。以“世界迷宫”三部曲以及一些传记为参照,对其小说中的欲望书写进行考察,将发见尤瑟纳尔在小说人物塑造和叙事中蕴藏的现代性思想,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