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斯波伯和威尔逊提出的关联理论为理论框架,探讨言语幽默的产生和认知理解过程。关联理论以关联性的定义和两条原则作为基础。这两条原则是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斯波伯和威尔逊认为人们的言语交际就是一个寻求关联的过程。但问题是作为幽默接受者的听者或读者如何找到幽默话语的关联性,从而感受到话语的幽默效果。这篇文章就是要集中探讨这个问题。关联理论为我们研究幽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幽默理解是一个听者寻找关联的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关联原则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是关联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作者认为言语幽默就是来源于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之间的意义反差。通过分析《读者》中的幽默,我们认为幽默的推理过程大致如下:在幽默交际中,听者首先根据初始语境对幽默话语做出最省力的具有最大关联性的推测,然而,随着话语的进展,听者可能会感到最初的具有最大关联性的推测与新信息看起来不相关,甚至相矛盾。受关联期待的驱使,听者认为这种不相关联是表面的,因此扩大语境来进一步推断出说话者要传递的态度和含意,这些额外努力能有效的换取额外的语境效果,并最终使听者发现了新信息的最佳关联解读,从而感受到幽默效果。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之间意义上的这种反差是幽默效果的契机。并且这种反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歧义是导致这种反差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着重从语音歧义,词汇歧义,文化歧义,句法歧义以及信息缺省这五个方面来具体阐释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的反差是如何导致幽默效果的,希望能找到幽默言语的规律并揭示人类的认知机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赏析和创造幽默故事。本文的创新之处是从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的反差的角度来研究言语幽默并具体分析了影响这些反差的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幽默的赏析者更好地理解幽默,并且把关联理论强大的解释力扩展到了分析言语幽默方面,给幽默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启发学者们运用这一理论对言语幽默进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