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在中国农业大学东北旺试验站完成。以不同类型的五个夏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了67500株/hm<2>、82500株/hm<2>、97500株/hm<2>三个种植密度,对其所形成的不同冠层结构特点、生长发育、物质生产和运转、植株体的碳氮代谢水平和产量及产量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 在本试验条件下,夏玉米金海5号、CF2187、CF057和京单28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500~97500株/hm<2>之间,浚单20的适宜密度为97500株/hm<2>以上。其中小株中小穗型品种京单28的产量在各个处理下较为稳定,在不同处理下产量都大于9300kg/hm<2>,最高为10267kg/hm<2>;大株特大穗型品种CF2187的最高产量为7879 kg/hm<2>;大株大穗型品种CF057的最高产量为8859 kg/hm<2>;中株中大穗型品种金海5号的最高产量为7734 kg/hm<2>,浚单20的最高产量为10526 kg/hm<2>。穗粒数是玉米产量构成因子中受环境条件影响波动较大的因子,在增加种植密度基础上稳定并提高穗粒数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途径之一。穗粒数的变化与穗行粒数、秃尖长的变化密切相关,随密度增加,行粒数减少,秃尖加长,穗粒数下降。适宜的冠层可增加穗粒数,增加产量。
2 不同冠层结构下,各夏玉米品种整株、棒三叶及其以上和棒三叶以上的透光率随密度的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在吐丝期以后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透光率逐渐增大。灌浆期整株和棒三叶及其以上的透光率表现为CF057最大,棒三叶以上是小株中小穗型品种京单28透光率最好。各个品种的棒三叶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随密度的增加和生育进程的推进呈下降趋势,但叶绿素随生育进程推进下降幅度很小,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各个品种的下降幅度不同。在吐丝后各个夏玉米品种棒三叶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差别较小,SPAD值都在50~60之间。
3 夏玉米穗粒数的形成与植株体的物质生产能力密切相关,穗粒数与抽丝前后20天的作物生长速率(PGR)和净同化率(NAR)呈正相关。适宜的冠层结构使夏玉米抽丝前后PGR和NAR加快,从而制造较多的同化产物,满足籽粒早期发育及穗粒数形成的需要。适宜的冠层结构既能促进营养体的碳、氮向籽粒中运转,又能维持叶片高的光合性能,促进籽粒灌浆,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