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农产品贸易在国家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在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上,中国已经占据世界靠前位置多年,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产品贸易大国。从1995年到2012年,一方面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由原来的254.2亿美元扩大到1757.7亿美元。另一方面,在出口数量、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中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并未获得相应提高,中国同时也经历了从2004年到2012年的连续9年农产品贸易逆差。其中2012年农产品贸易逆差更是高达491.9亿美元,逆差同比扩大44.2%。毋庸讳言,农产品出口大国并不意味着农产品出口强国,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已经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国家在“十二五”规划的第五十一章明确提出:要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可见,提高农产品出口的质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是中国走上农业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国际竞争新形势,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加快培育以质量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十分迫切。本文在对国内外关于出口产品质量计量研究成果的梳理基础上,采用Hallak和Schott(2009)、王涛生(2013)的质量指数测度模型,以SITC Rev.3-0分类下的五位码农产品出口数据为基础,对33个国家(地区)1995年至2010年的出口农产品质量指数进行测算,并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各国(地区)农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如下:(1)测算结果表明,一方面农产品出口质量具有相对稳定性,呈现出强国恒强、弱国恒弱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显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表现为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比较明显,具体表现为经济繁荣时期质量指数温和上升,经济危机时期质量指数迅速下降;(2)对比发现,出口农产品质量指数较高的国家多为发达国家,其中法国、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是出口农产品质量水平最高的国家;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波兰、阿根廷、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指数在发展中国家当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3)中国2010年出口农产品的质量指数在33个样本中排在第15位,在发展中国家当中属于质量水平较高的国家,但与同期农产品出口额排在世界第6位的地位并不相称,表明中国虽然已跻于农产平贸易大过,但还不是农产品贸易强过。更高的出口质量指数依赖于更高的产品质量,中国亟需培育农产品出口竞争新优势,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加快中国由农产品贸易大国走向农产品贸易强国的步伐。从影响效应来看,经济发展水平、FDI、农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农业科技投入以及制度质量对国家出口农产品质量都存在正相关的作用,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出口农产品质量提升作用最为明显。本文在对各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做出测度后,结合中国在世界农产品出口质量水平中所处的位置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继续推动经济稳定增长,从内源上提升出口农产品的质量;鼓励吸收外资进入农业,积极扩大FDI对农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农村高等教育入学率,培养新型农业人才;深化经贸体制改革,提高制度质量,完善农业发展的制度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