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ZmHAK1基因拟南芥吸收转运钾离子的研究及RNA干扰载体的构建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ear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钾是农作物生产、丰收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但我国耕地土壤普遍缺钾,钾素缺乏已成为作物优质高产的限制因子。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生长,有许多非生物胁迫应答基因参与调控,使植物自身适应环境。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低钾胁迫应答基因被发现。研究这些耐低钾基因的功能,培育出新的耐低钾农作物品种,将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是高效利用土壤中钾素营养的有效途径。低钾胁迫下,植物主要利用高亲和钾转运体吸收介质中的K+,因此研究高亲和钾转运体吸收转运钾的能力具有实践意义。为此,本文进行了转Zm HAK1基因拟南芥的研究及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旨在探索Zm HAK1基因对植物吸收转运钾离子能力的影响。本试验利用蘸花侵染法将已构建的p Cambia1301-Zm HAK1重组质粒转化到高亲和钾转运体基因缺失的拟南芥突变体中。利用浓度为0.1%的Basta对转化植株进行筛选,对存活的阳性植株进行Bar基因和Zm HAK1基因的PCR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转Zm HAK1基因的T1代拟南芥植株。继续繁殖、筛选、鉴定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拟南芥T5代。以T5代植株为材料进行q RT-PCR试验。结果表明,Zm HAK1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各组织均有表达,无表达特异性,但在根、茎中表达量较高。对转基因拟南芥在持续低钾胁迫处理下根、茎、花中Zm HAK1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Zm HAK1基因的表达受低钾胁迫诱导,不同组织中目的基因表达量不同程度上调,且维持较高表达水平,其中根部目的基因表达量上调最高,72h时的表达量达到处理前的19倍。钾吸收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具有较大的Imax值和较小的Km、Cmin、β值,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吸收平衡,说明过表达拟南芥植株有较强的吸钾能力。钾含量相关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过表达拟南芥有较大的AKA和KUI值,说明过表达植株不仅有较强的吸钾能力,而且有较好利用钾的能力。主要逆境生理指标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过表达拟南芥植株在低钾胁迫环境中,细胞受伤害程度明显低于突变体对照,进一步说明过表达拟南芥植株耐低钾胁迫能力较突变体对照有所提高,能够对低钾胁迫产生响应。低钾胁迫下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和突变体植株的根长、开花时间及成熟期性状比较结果表明,过表达植株开花早于突变体;籽粒千粒重高于突变体;在一定范围内,钾含量越低根越显著长于突变体,说明过表达植株对低钾有更好的适应性。本试验构建了RNA干扰表达载体p RNAi-Zm HAK1,为进行玉米遗传转化奠定基础,期望利用RNAi技术干扰玉米中Zm HAK1基因的表达,来进一步探究该基因的功能。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和道路条件的不断提升,汽车高速行驶的情况越来越频繁,底盘参数保持稳定才能保证安全行驶、性能稳定。作为汽车日常维护项目之一,四轮定位检测调整正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但是目前车辆维修保养行业管理水平有限,车辆维保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往往不能准确的进行四轮定位检测调整并维护。定位参数的调整不当会导致车辆操纵性能下降、轮胎磨损加剧等问题。因此,开展四轮定位检测可调整技术研
等角投影是一类重要的投影,在测绘、遥感和地理信息科学领域有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等角地图投影模型束缚于欧氏几何,在理论和算法上缺乏统一性,已难以满足现代地理信息科学制
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使得基于计算机和微处理器的数字化分布式控制系统(DCS)能提供更高的可靠性、更好的设备性能及更多的诊断功能。相对于模拟控制系统,数字化DCS主要的差别在
换流站在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肩负着交流和直流的相互转换任务。换流站中的主要设备在运行时都会产生可听噪声。由于换流站产生的噪声相对较小,因此在对站外的噪声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