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型抗日叙事研究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weasd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0年代,朝鲜半岛的抗日斗争几经挫折、处于低迷。金史良就是在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驻扎地中国太行山,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殊死斗争。他将这一时期的亲身经历形象地记述在了自己的作品《驽马万里》中。可以说这部作品作为朝鲜人民的解放文学或者抗战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代的金俊烨则将他的学徒兵经历写在了作品《长征》中。这部作品作为1940年代重庆体验回忆录的代表作品,重现了当时朝鲜的抗日运动家们和中国国民党紧密协作、进行抗日斗争的那段历史。本论文通过整理记述1940年代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体验的金史良的《驽马万里》和金俊烨的《长征》这两部作品中的作者们逃脱路线,比较了两位作者的逃脱动机以及“延安行”与“重庆行”的意义。另一方面,从形象学的角度出发,比较了他们眼中中国和日本的形象。并且比较了两位作者的写作手法上的差异,从而探讨了两篇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的重要意义。首先,在绪论中确立了研究对象。本论文在此整理了目前对这两位作者进行的研究、对这两篇作品进行的研究、对类似的相关作品进行的研究,并陈述了选取这两篇作品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并且说明了研究这两部作品时采用了形象学的研究方法。在第二章,整理了金史良和金俊烨各自逃往延安和重庆的逃脱路线,探究了金俊烨和金史良的根深的逃脱动机,从而进一步探究了“延安行”和“重庆行”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所代表的意义。在第三章中从形象学的角度出发,探究了当时社会环境中,中国和日本的形象是如何在被作者认识和反映的。在第四章中则探究了这两部作品的写作手法。虽然都是回忆录型的作品,但作家的素养和专业、出身等等使得这两部作品,在叙述方面带有显著的差异。在叙述手法上,金史良显示出文学性、主观性的特点;金俊烨则因为是历史学家,显示出明显的历史性、客观性的特点。在本论文中,比较金史良和金俊烨的主观与客观的写作手法时,将作家对当时环境的感知和评价与历史性的现实进行了对照,探究两个作家的文学性写作手法和历史性写作手法时,将在作品中出现的对事物和环境的描写作为了主要对象。最后,在结论中根据以上的探究,在文学史范围内重新探讨了这两部作品的比较文学性价值。
其他文献
在张晨瑛老师“基于目标的小学习作核心能力培养研究”总课题的引领下,我们六年级子课题组进行了“六年级习作‘主题化表达能力’培养研究”的实践。所谓“主题化表达能力”,指
光谱检测技术和电化学手段密切结合起来的光谱电化学方法,加上薄层池的整体快速电解,已成为化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手段[1].目前紫外可见透射光谱检测方法多采用铂、金、石墨等的网栅
语文是一门充满智慧和趣味的学科,尤其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大语文观教育思想,强调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育熏陶。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巧用故事,寓教于乐,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享受故事的过程中活用语文,得到语言文字训练之功效。  所谓“微故事教学”,具体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一些相关的简明、短小的故事,实施教学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丰盈充实教材文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消灭私有制”是共产党人的理论依据及奋斗目标,并提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这种说法为指出了共产主义运动方向,并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深切关怀人类命运的伟大哲学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和私有制有着丰富的论述,在今天全球化进程中,如何理解马克思在资本主义大力发展下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消灭私有制何以可能,人类解放何以可能,成为当代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从
自从Kaminsky发现茂金属/MAO催化体系具有高聚合活性以来,人们对茂金属/MAO体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以确定活性中心的性质[1~7].一般认为,活性中心是阳离子型的,并与[MAOX-]阴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