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刑制度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的行刑制度。本文试图通过对减刑制度一般理论的分析,进一步研究完善减刑制度的方法,以期增强司法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更好地实现刑罚目的。 本文由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对选题的意义、学界关于减刑制度研究的现状、论文的基本内容和本选题的研究方法作了简要说明。 正文由八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减刑制度概述。该部分界定了减刑的概念,分析了减刑的性质和特点。第二部分,我国减刑制度的历史演变。现代意义上的减刑制度起源于西方国家的累进处遇制度,而从改变刑罚的意义上看,减刑制度有其古老的渊源,如古代社会的赦免、赎刑等,但这些制度是一种临时性的宽大措施,与现代意义上的减刑制度不同。新中国的减刑制度创立于革命根据地时期,79年刑法的制定和其后的修订使减刑制度更加完善。第三部分,减刑制度的理论基础。减刑制度是功利优先、兼顾公正的刑法价值之体现;减刑制度的具体理论基础是刑罚个别化原则、刑罚经济性原则以及惩罚与改造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第四部分,减刑制度的适用。该部分对我国刑法关于减刑制度的适用原则、适用条件进行了阐述。第五部分,减刑适用中的几类特别问题。该部分具体探讨了未成年犯、假释犯、看守所服刑犯、保外就医犯等特殊情况的减刑问题,其中对未成年犯主要探讨其矫正方面的特殊性。该部分还对减刑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新罪与漏罪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第六部分,减刑的程序及监督制约机制。该部分阐明了现存的减刑适用的程序,又指出了所存在的有失公正、不利于减刑适用的问题。第七部分,中外减刑制度之比较。该部分对中外减刑制度从审理机关、适用的实质条件、限度、种类等方面作了简要比较,以期从中借鉴有益经验,完善我国减刑制度。第八部分,关于减刑制度的几点思考。笔者认为应调整可以减刑与应当减刑的适用比例,设立减刑考验期与减刑撤销制度,并应进一步完善减刑适用的程序,如采取开庭审理模式与监督制约机制,从而进一步保障减刑适用的公正性、合理性。结语部分对减刑适用的条件、具体适用程序、减刑的理论基础等一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