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世界性淡水养殖品种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作为试验动物,通过五个方面的试验,系统地探讨了斑点叉尾鲴饲料脂肪适宜添加量,饲料蛋白、糖类对脂肪需要量和体脂沉积的影响,外源添加甘草次酸对其脂肪需要量和体脂沉积的影响,甘草次酸对斑点叉尾鲴生长、体脂沉积、血浆生化指标、激素水平的影响,并通过检测斑点叉尾鲴肝胰脏、肌肉和腹脂中脂蛋白酯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量,初步探索甘草次酸对其脂肪代谢影响的原因。试验一,探讨了不同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对斑点叉尾鲴生长与品质等的影响,试验设计以豆粕调节蛋白含量,混合油脂(鱼油:豆油=1:1)调节脂肪含量,并以α-淀粉和次粉为填充物,共配制3个蛋白(P)水平(28%,32%,36%),每一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L)水平(5.0%,7.5%,10.0%),共9种饲料,分别为P28L10, P32L10, P36L10, P28L7.5, P32L7.5, P36L7.5, P28L5, P32L5和P36L5,每组4重复,每重复80尾鱼(1.5±0.02g)。饲养60d后,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采集肌肉等组织样本,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对斑点叉尾鲴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P36L7.5组增重率(WGR)、饲料系数(FCR)最高,与P36L10和P32L7.5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P36L10组试验鱼肥满度(CF)最高,与P32L7.5和P36L7.5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鱼体内脏比(VBR)、腹脂率(MSI)随脂肪水平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试验各组肌肉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脂肪含量随饲料中脂肪和蛋白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肝胰脏脂肪酶、胃蛋白酶活力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提高(P<0.05),但其他消化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7.5%的脂肪,32%的蛋白,蛋能比22.4mg/kJ可满足斑点叉尾鲴仔鱼的生长需要,同时又能保证其正常生理机能,建议可在实际生产配方中作参考值。试验二,本研究为了探讨高脂肪条件下不同的蛋白和能量水平对斑点叉尾鲴生长、体组成等的影响,试验设2个蛋白水平(22%,28%),2个脂肪水平(10.0%,14.0%),2个消化能水平(12.56kJ/g,14.231kJ/g),共8组,分别为P28L10E14.23, P28L14E14.23, P22L10E14.23, P22L14E14.23, P28L10E12.56, P28L14E12.56, P22L10E12.56和P22L14E12.56。试验饲料配方使用鱼粉和豆粕调节蛋白含量,混合油脂(鱼油:玉米油=1:1)调节脂肪含量,α-淀粉、次粉和麸皮调节消化能含量,并以微晶纤维素为填充物,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141.5±1.0g)。饲养60d后,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采集组织样本,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鱼体末重(FW)、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系数(FCR)不受饲料蛋白、脂肪和消化能单一营养水平影响(P>0.05);但与饲料蛋白、脂肪和消化能三者的交互作用(P<0.01)有关。胴体蛋白、脂肪含量与饲料脂肪和消化能水平相关(P<0.05)。由此可见,饲料过高脂肪和消化能对斑点叉尾鲴没有额外的促生长作用;饲料蛋白水平达到22%时,即可满足140-300g斑点叉尾鲴的营养需要;饲料中22%的蛋白、10%的脂肪、12.56kJ/g的消化能即可满足斑点叉尾鲴仔鱼的生长需要,同时又能保证其正常生理机能,建议可在实际生产配方中作参考值。试验三,探讨了不同甘草次酸(GA)和脂肪水平对斑点叉尾鲴生长、体组成等的影响,试验设2个脂肪水平(6.0%,8.0%),4个GA水平(0g/kg,0.3g/kg,0.6g/kg和0.9g/kg),共8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1.10±0.02g)。饲养60d,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采集组织样本,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鱼体增重率随饲料GA水平增加而呈下降趋势(P>0.05),0.9g/kg GA组增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GA水平低于0.9g/kg时,采食量随GA水平增加而升高(P<0.05),而脏体比、肥满度、肝体比和腹脂率随GA水平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全鱼、内脏和肝脏脂肪含量随GA水平增加而显著的降低(P<0.05),而水分含量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饲喂0.3和0.6g/kgGA组全鱼皮质醇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是全鱼葡萄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添加0.3和0.6g/kgGA可以显著的降低斑点叉尾鲴体脂沉积和腹脂率,且对增重影响较小。这种效果可能是由于GA增加了内源性皮质醇的半衰期,进而增加了其作用强度而产生的。试验四,探讨不同GA水平对斑点叉尾鲴幼鱼生长、体组成和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设5个GA水平(0g/kg,0.075g/kg,0.15g/kg,0.3g/kg和0.6g/kg),共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鱼(159.0士5.0g)。饲养8周,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采集组织和血液样本,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鱼体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不受饲料GA水平影响(P>0.05)。IFR(P<0.05)和VBR(P<0.01)随饲料GA水平增加而降低,HIS随GA升高而呈降低趋势(P<0.1)。肝胰脏脂肪含量随饲料GA水平增加而降低(P<0.01),肌肉脂肪含量随饲料GA水平增加而呈下降趋势(P<0.1)。血浆TG, CHO随着饲料GA水平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而血浆皮质醇和GLU则呈现相反的趋势(P<0.05)。由此可见,饲料添加0.3g/kgGA可以显著的改善斑点叉鲴体脂沉积,且对生长没有影响。这种效果可能是由于GA增强了鱼体脂肪分解能力达到的。试验五,研究了不同GA水平对斑点叉尾鲴幼鱼血脂含量,腹脂、肝胰脏、肌肉中脂蛋白酯酶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设5个GA水平(0g/kg,0.075g/kg,0.15g/kg,0.3g/kg和0.6g/kg),共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鱼(159.0±5.0g)。饲养8周,分别于最后一次投食4h和24h后,采集组织和血液样本,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饲喂甘草次酸组投喂4h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饥饿24h后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随着饲料GA水平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GA组三组织中LPL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添加GA可以显著的增加了斑点叉尾鲴摄食后血脂含量,这可能是由于其抑制了组织中LPL表达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