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千多年来,研究《文心雕龙》者甚众。民国以前的学者研读《文心》,大多是以校勘、注释或只言片语点评的方式。黄侃作《文心雕札记》,摆脱了以“读经之法”读《文心》的窠臼,集考证、注释和简评于一身,侧重从“文章作法”的角度阐明《文心》“为文用心”之精义。 本文依傍《札记》原著,针对其所论及的“为文之术”,献可替否,综合弥纶,分引论、本论、余论三部分论述。 引论介绍了《札记》的成书过程、内容特点、学术价值及黄侃从事《文心》研究的背景。 本论包括“命意修辞”论、“谋篇布局”论和“位体定势”论。 一、“命意修辞”论,提出《札记》把“命意修辞”视为“作文”之纲维;论述了黄氏以“词意为本”而言明“言外无骨,意外无风”,同时推崇“文不弃美”、以“合乎中道”为理想的“文质”观;发掘了其顺乎情理、顺乎时代而自然为文及“文质无恒”的思想;辨析了“风骨即意辞”之论。 二、“谋篇布局”论,围绕“积累—构思—谋篇”,论证了《札记》从整体上观照《文心》而形成系统的“谋篇布局”论;指出黄氏以现代思维阐释“神思”,辩证地理解“虚静”“养气”与“为文”的关系;发掘到黄氏把“乘一总万”作为刘氏《文心》“以术驭文”之要害,并独特地以“两端”理解“一”与“万”。 三、“位体定势”论,对《文心》和《札记》中的“体”与“势”进行了条分缕析;指出黄氏“位体”之准在于“大体合六义”,“体”立则“势”成;辨析了“八体并陈”及“势即法度”;论证了“大体无别,八体屡迁”之恒律;明确了黄氏阐释刘氏的“定势”观实为“势之无定,随体而成”,并从二者的关系上阐明黄氏“体势”论的意义。 余论辨析了黄侃的“通变”观,并指出《札记》的现实意义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