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札记》中的“为文之术”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s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千多年来,研究《文心雕龙》者甚众。民国以前的学者研读《文心》,大多是以校勘、注释或只言片语点评的方式。黄侃作《文心雕札记》,摆脱了以“读经之法”读《文心》的窠臼,集考证、注释和简评于一身,侧重从“文章作法”的角度阐明《文心》“为文用心”之精义。 本文依傍《札记》原著,针对其所论及的“为文之术”,献可替否,综合弥纶,分引论、本论、余论三部分论述。 引论介绍了《札记》的成书过程、内容特点、学术价值及黄侃从事《文心》研究的背景。 本论包括“命意修辞”论、“谋篇布局”论和“位体定势”论。 一、“命意修辞”论,提出《札记》把“命意修辞”视为“作文”之纲维;论述了黄氏以“词意为本”而言明“言外无骨,意外无风”,同时推崇“文不弃美”、以“合乎中道”为理想的“文质”观;发掘了其顺乎情理、顺乎时代而自然为文及“文质无恒”的思想;辨析了“风骨即意辞”之论。 二、“谋篇布局”论,围绕“积累—构思—谋篇”,论证了《札记》从整体上观照《文心》而形成系统的“谋篇布局”论;指出黄氏以现代思维阐释“神思”,辩证地理解“虚静”“养气”与“为文”的关系;发掘到黄氏把“乘一总万”作为刘氏《文心》“以术驭文”之要害,并独特地以“两端”理解“一”与“万”。 三、“位体定势”论,对《文心》和《札记》中的“体”与“势”进行了条分缕析;指出黄氏“位体”之准在于“大体合六义”,“体”立则“势”成;辨析了“八体并陈”及“势即法度”;论证了“大体无别,八体屡迁”之恒律;明确了黄氏阐释刘氏的“定势”观实为“势之无定,随体而成”,并从二者的关系上阐明黄氏“体势”论的意义。 余论辨析了黄侃的“通变”观,并指出《札记》的现实意义和不足。
其他文献
王渔洋为清初康熙年间诗坛盟主,所创神韵说是清初四大诗学主张之一,在清代诗坛及中国古典诗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服官四十余年,好汲引士类,门生遍天下,曾作官扬州,又尝奉使西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评价方法,依托重庆市涪陵区EACCP试验路段,通过EACCP表面图像对其表面的露石颗粒尺寸、数量、面积等信息进行了定量分析,为EACC
1933年10月18日,由沈从文引发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场“京海”论争,作为一种文学现象,京派在当时并没有形成一个自觉的流派团体,而更多指得是在20世纪30年代留在北平的一群文
期刊
期刊
本文以《尚书》、《诗经》、《论语》、《左传》、《孟子》、《史记》为语料考察上古时期“使”字句的历史演变。 全文分四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范围及意义,回顾了前人的研
最近在教育网上谈论较多的话题是教育公平,尤其是关于课堂提问中的公平体现。很多老师纷纷发表帖子阐述自己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在研读过程中,颇受启发,受益良多。
本文集中討論兩個課題:一、《詩三百》形成的四個階段;二、春秋時代《詩》的流傳與經典化。首先是第二章,以《商颂》産生時代作爲重點,本文分析學者的論據,並以考古成續和出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