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传统文化植根于乡村的历史,对乡村现在和未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文化基因,在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继承和创新乡村传统文化对于推动乡村文明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应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问题。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着重对本研究的研究背景、问题提出、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了论述。党和政府系列有关农村问题及其文化建设的政策与文件构成了本研究的政策背景,乡村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构成本研究的实践背景,弥补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融合的整合性、系统化研究不足构成了本研究的学术背景。如何基于二者融合困境而构建出具体的融合机制是本研究的问题所在,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现。现有的研究大多比较分散,对二者如何融合的研究稀缺,案例研究不足,本论文基于上述现状选取黄陂乡村传统文化为例分析二者融合的有关问题及对策,综合应用了案例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第二章阐述乡村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概念,并对本研究所依据的思想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本研究认为乡村传统文化是指村民在特定的乡村地域中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特指那些优质先进的传统文化。黄陂乡村传统文化是黄陂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而显著的乡土文化记忆和痕迹,主要包括木兰文化、理学文化、盘龙城文化、红色文化、村落建筑文化以及主要为泥塑、楚剧和武术为特色的非遗文化。文化融合机制就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之间融合起来的机理,能有效促进文化融合的路径和手段,使文化整合、转化并能融合在一起的机制。第三章以湖北武汉黄陂乡村传统文化为案例,剖析黄陂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及其具体表现。通过对黄陂乡村传统文化的文献研究与考据,我们认为黄陂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主要表现为三个“追求”即追求富强、民主与文明的美好国度;追求自由、平等与公正的社会秩序以及追求敬业、乐群和友善的道德境界,这在黄陂乡村传统文化的发展进程中确有鲜明的体现。第四章主要阐述黄陂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价值和融合困境。黄陂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有助于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促进乡村稳定和谐发展;有助于凝聚乡民文化认同感,创新乡村传统文化,满足乡民精神文化需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助于促进乡村文化的振兴,推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由于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形式和功能发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二者的深入融合面临着一定困境,具体表现为五个方面即劣质文化难以彻底根除、缺乏多元文化融合载体、缺乏组织与政策的供给、人财物投入的不足以及存在一定文化差异。第五章论述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原则与机制,并以黄陂为案例进行了具体的佐证分析。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的融合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遵循继承发展与扬弃创新相结合、以人为本与实用高效相结合和立足现在与面向未来相结合的原则。破解二者融合困境就要找准对策和方法,具体来说就要构建相应的融合机制。这些机制主要包括:建构传播扩散机制,更新思想观念;建构组织保障机制,打造文化载体;建构制度供给机制,优化文化政策;建立评估反馈机制,加大文化投入。就四个机制的关系来看,传播扩散机制是前提,组织保障机制是基础,制度供给机制是核心,评估反馈机制是重点,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和经济上予以支持,形成系统化的发展机制,才能有效破解融合的困境,促进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美融合。总的来看,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既需要因地制宜,又需要统筹规划。唯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查分析,对症下药,找准二者的最佳融合点,才能推动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为我国建设文化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