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整个世界的经济都被迫从稳定的“旧常态”走出而不得不接受较为动荡的“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许多问题随着这场全球性质的危机暴露无遗,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带来的弊端加重产能过剩。产品供需不匹配、市场机制不配套、资本边际率降低以及生产成本日益上升等,都对经济持续增长提出了巨大考验。为了跨越新常态中的中等收入陷阱,制度改革、结构调整以及创新推进刻不容缓,同时还需要从供给而非单纯的生产者角度出发、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充分考虑消费者需求、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的供给侧改革。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实现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市场逐渐由分散的客户关系走向集中,企业通过培养大客户来合理安排生产,减少库存,实现产业转型,客户集中在企业中越来越普遍。供给侧改革对金融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即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新常态”中的中国信贷市场中的各种弊端和矛盾暴露无遗,亟需深化改革。金融市场一直以来都是由政府主导和控制的,形成以银行为主体间接的“外植型”融资模式,其内生发展力量不足,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虽然目前金融市场中逐渐涌现一批新型金融产品,但是银行贷款仍是企业获得外部债务性融资的主要方式,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在此背景下,研究客户集中度与企业银行贷款的关系,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以2008年—2015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客户集中度对企业银行贷款可得性。本文共有六部分,分别为:第一章导论,介绍本文写作的背景及理论现实意义。第二章为对客户集中度与银行贷款相关文献的回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讨论客户集中度与银行贷款的可得性。第三章是本文客户集中度与银行贷款可得性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推导。第四章为研究方案设计。第五章为客户集中度与银行贷款可得性的实证分析结果。第六章总结本文得出的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与未来研究展望。 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第一,本文发现企业客户越集中,获得的银行信贷越多,并且相对于短期贷款,企业客户集中度与长期银行贷款正相关系数更高。第二,本文讨论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对客户集中度与银行贷款的关系,通过实证检验发现短期的信贷市场较为公平,基本不存在所有制形式的“信贷歧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均表现为客户越集中,银行贷款可得性越高。但是银行为了规避长期贷款风险,使得长期信贷市场中信贷歧视仍较为严重,客户集中度较高时,国有企业获取长期贷款更为便利,而非国有企业在长期信贷市场中银行贷款的可得性受到阻碍。第三,本文通过加入供应链融资——占用上游供应商的商业信用(应付款项)这一变量,讨论了这种供应链中的融资方式对客户集中度与银行贷款可得性的影响,发现在短期信贷市场中,占用上游供应商的商业信用(应付款项)的信号传递作用明显,增强了客户集中度与银行贷款可得性的正相关关系。这种信号传递作用则在长期信贷市场中被其本身的补充作用冲减,对于企业来说,长期银行信贷资源手续复杂,限制较多,因而当企业有足够能力获取更多的上游商业信用时,其利用长期贷款缓和由客户集中而产生的融资需求的意愿降低。 本文基于客户集中度对企业银行贷款的分析,可能贡献有以下三点。首先,本文对企业客户集中度进行科学地衡量,采用企业前五大销售的HHI(赫芬达尔指数)作为衡量指标,将客户分布结构融入客户集中度,对客户集中度的研究更为科学。其次本文首次将客户集中度与银行贷款相联系,是对以往关于客户集中度与财务决策、银行贷款融资方面研究的丰富。最后,本文的结论为企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以及获取银行信贷资源有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