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8年金融危机表明,传统以微观审慎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监管工具在高度关联的金融体系中,无法减缓系统性风险的顺周期性积聚,难以保证实现金融稳定政策目标,需要加强宏观审慎政策建设。虽然维护金融稳定已经成为全球央行和学术界的共识,但当前全球性的系统性风险并没有远离,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如人意。宏观审慎政策应该采取何种规则形式实现金融稳定目标,以及在实践操作中,具体规则对于宏观审慎政策所赋予的量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金融危机表明,传统以微观审慎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监管工具在高度关联的金融体系中,无法减缓系统性风险的顺周期性积聚,难以保证实现金融稳定政策目标,需要加强宏观审慎政策建设。虽然维护金融稳定已经成为全球央行和学术界的共识,但当前全球性的系统性风险并没有远离,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如人意。宏观审慎政策应该采取何种规则形式实现金融稳定目标,以及在实践操作中,具体规则对于宏观审慎政策所赋予的量化含义是宏观审慎政策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在回顾已有相关文献基础上,首先通过丁伯根法则和预期管理理论基础,分析金融稳定目标引入方式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潜在最佳规则形式。其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构建包含家庭、厂商、企业家、商业银行和政府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通过脉冲响应和福利损失模拟分析研究宏观审慎政策的最优规则形式。再次,利用TVP-SV-VAR实证模型,对DSGE模拟结果进行实证检验。其结果表明:第一,宏观审慎政策规则形式对金融稳定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政策传导路径,以及整个经济系统均衡状况有着重要影响。第二,前瞻型宏观审慎政策规则实现金融稳定目标的政策效果最好,泰勒型规则次之,后顾型规则最差,区别在于不同规则形式盯住变量的不同,是宏观审慎政策“逆周期调节”内在特征的进一步体现。第三,社会公众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期可以影响重要金融资产价格变量的波动情况,加强宏观审慎政策的预期管理,即实施前瞻型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维护金融资产价格稳定,实现金融稳定政策目标。最后,本文得到以下政策启示:第一,宏观审慎政策青睐简单清晰的单一目标制而非复杂的多目标制。第二,加强预期管理是提升宏观审慎政策效果的关键。第三,金融稳定目标的实现还依赖于宏观审慎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本文主要创新点在于通过建立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含有金融加速器的多部门DSGE,综合纳入贷款价值比、可变资本充足率、差别存款准备金和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核心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变量,分析前瞻型宏观审慎政策规则与其他规则形式在外生随机冲击下的社会福利损失和脉冲响应效应。并在前瞻型宏观审慎政策规则理论占优前提下,利用TVP-SV-VAR模型实证检验前瞻型宏观审慎政策效果,为货币当局提供相应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十八大以来,我国步入城镇化与城市双重转型的新发展阶段。在城镇化进程中,人民对城市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规模投入、施工要求和资源利用等诸多方面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规范项目建设管理运营,缓解财政资金不足压力,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建设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青睐。其中PPP模式之所以成为目前市政工程项目的主流运营模式,它既化解了传统的由财政全额承担建设费用的尴尬,又能克服公共
当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随着消费逐渐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而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其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渗透率也逐步提高,行业前景广阔。而在行业创新与政策激励的作用下,互联网消费金融也逐渐成为消费金融行业的新热点。新型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由于无法吸收公众储蓄,其资金来源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常主要是通过银行、小贷公司、P2P等方式进行融资,但这些融资方式的资金成本较高。在传统消费信贷、互联网消费金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逐渐显现,美元在各个经济体货币篮子中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推动了多极化货币锚的形成,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尽管国内外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但是我国经济依然稳中有进,2019年我国GDP取得了6%以上的增长,中国经济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自2009年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从在世界市场上的流通几乎为零到如今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压力加大,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的金融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货币政策在应对当前的结构性问题时愈发力不从心,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形势,如何合理地引导金融机构服务于实体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已经成为当前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从结构性货币政策出发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关键期,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党中央提出应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此要想更好发展产业体系现代化,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离不开金融系统的持续改革与创新。然而我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金融制度不够完善,金融市场效率有待提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瓶颈。因此,本文通过探索金融深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制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其中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尤为凸显,政府始终致力于脱贫攻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传统普惠金融虽然极大地改善了金融服务的水平与质量,但由于其运营成本较高、金融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客户覆盖不够全面等问题,使得金融服务难以跨越“最后一公里”,而作为数字技术和传统普惠金融结合的数字普惠金融,其本身就带有减贫的特点,在为
当前世界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逐渐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战略资源,其影响正在不断扩大。当前我国审计行业采用的审计模式为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以审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为主线,并将风险意识贯穿始终的审计工作模式。由于智力资本信息内涵丰富,是关于企业运营和未来战略规划的重要信息,因此必然会成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判断和评估企业整体风险状况的重要依据。然而,国内外关于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发展,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扩散性和传染性在不断增强,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也极大提高了风险的隐蔽性,使得风险暴露出来后已经无法控制,因此,各国对系统性风险都尤为重视。目前股票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股市系统性风险的过度积累会给整个金融市场乃至宏观经济运行造成严重打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股票市场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构建一套准确并且适合中国国情的系统性风险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一直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中扮演着极其关键角色。近年来持续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我国制造业企业整体杠杆率持续攀升,经营绩效却呈下降趋势;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较为突出。本文以公司杠杆作为中介变量,深入分析货币政策对EVA经
随着我国债券市场深化改革进程的推进,政府正逐步地退出债券隐性担保,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接连发生并趋于常态化,因此债券信用风险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债券信用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表现为信用利差。债券信用利差具有小样本、非线性、高维数等特点,即债券信用利差问题涉及的影响变量较多且变量间关系复杂。现有研究大多采用传统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研究,而线性回归无法有效处理上述类型的数据,导致模型的效果较差。因此本文采用了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