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当夏娃日记》是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为怀念其已故的妻子而作的一部小说。马克·吐温在小说里一反往常辛辣讽刺的作风,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向读者生动地讲述了人间第一对夫妻的爱情和婚姻生活。小说以《圣经·创世纪》为范本,以人类始祖亚当夏娃为主要人物,以简单质朴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写作形式——日记为表现形式,记录了亚当和夏娃从相见、相识、到相知的感情历程,同时也叙述了人类祖先探索和发现大自然的过程。戏仿属于模仿的一种,指自己的作品对其他作品进行借用,以达到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目的,属于二次创作。本论文根据小说内容的主要构成,主题、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运用戏仿理论从以上四个方面对《亚当夏娃日记》进行具体分析,发掘作者的思想情感:对爱情的深思、女性地位的反省、个人自身发展的追求以及宗教信仰的迷惘。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组成。导论部分概述此小说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简述以“戏仿"为中心的创作理论,并引出本论文的研究课题,在此基础上阐述运用这一理论解读《亚当夏娃日记》的意义。正文第一章以小说的主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亚当夏娃日记》中的爱情与成长的主题,突出了作者对真爱的赞美,流露出作者的人文思想。第二章以小说的主要人物亚当、夏娃和在小说中未出现的上帝为研究对象,分析《亚当夏娃日记》对《圣经·创世纪》的戏仿。本章通过西蒙娜·德·波伏娃女性主义中阐述的“主体”和“他者”的关系来分析夏娃在《圣经·创世纪》和《亚当夏娃日记》中的主体变换,和对亚当在两部作品中的性格对比,突出作者对女性的态度;上帝在文本中的全然消失体现了作者对宗教信仰的迷茫或质疑。第三章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来研究《亚当夏娃日记》对《圣经·创世纪》的戏仿,通过描绘亚当夏娃在堕落之前、触犯原罪和堕落之后的生活展现了人类第一对夫妻的生活状况和爱情生活,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第四章以亚当夏娃生活的场景为研究对象,与第三章的故事情节相对应,本章借用雅克·德里达的“自由游戏”的观点分析了《亚当夏娃日记》对《圣经·创世纪》中亚当夏娃生活的伊甸园、失去时伊甸园和亚当夏娃建立自己的“伊甸园”三个场景的戏仿,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困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宗教信仰的迷惑。本论文最后得出结论:小说《亚当夏娃日记》通过对《圣经·创世纪》的戏仿,重新编纂了亚当夏娃的故事,颠覆了《圣经·创世纪》中的人物形象和所要传达的宗教思想,从而突出了作者的人文思想以及他对爱情、婚姻和宗教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