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夏娃日记》对《圣经·创世纪》的戏仿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e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当夏娃日记》是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为怀念其已故的妻子而作的一部小说。马克·吐温在小说里一反往常辛辣讽刺的作风,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向读者生动地讲述了人间第一对夫妻的爱情和婚姻生活。小说以《圣经·创世纪》为范本,以人类始祖亚当夏娃为主要人物,以简单质朴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写作形式——日记为表现形式,记录了亚当和夏娃从相见、相识、到相知的感情历程,同时也叙述了人类祖先探索和发现大自然的过程。戏仿属于模仿的一种,指自己的作品对其他作品进行借用,以达到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目的,属于二次创作。本论文根据小说内容的主要构成,主题、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运用戏仿理论从以上四个方面对《亚当夏娃日记》进行具体分析,发掘作者的思想情感:对爱情的深思、女性地位的反省、个人自身发展的追求以及宗教信仰的迷惘。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组成。导论部分概述此小说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简述以“戏仿"为中心的创作理论,并引出本论文的研究课题,在此基础上阐述运用这一理论解读《亚当夏娃日记》的意义。正文第一章以小说的主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亚当夏娃日记》中的爱情与成长的主题,突出了作者对真爱的赞美,流露出作者的人文思想。第二章以小说的主要人物亚当、夏娃和在小说中未出现的上帝为研究对象,分析《亚当夏娃日记》对《圣经·创世纪》的戏仿。本章通过西蒙娜·德·波伏娃女性主义中阐述的“主体”和“他者”的关系来分析夏娃在《圣经·创世纪》和《亚当夏娃日记》中的主体变换,和对亚当在两部作品中的性格对比,突出作者对女性的态度;上帝在文本中的全然消失体现了作者对宗教信仰的迷茫或质疑。第三章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来研究《亚当夏娃日记》对《圣经·创世纪》的戏仿,通过描绘亚当夏娃在堕落之前、触犯原罪和堕落之后的生活展现了人类第一对夫妻的生活状况和爱情生活,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第四章以亚当夏娃生活的场景为研究对象,与第三章的故事情节相对应,本章借用雅克·德里达的“自由游戏”的观点分析了《亚当夏娃日记》对《圣经·创世纪》中亚当夏娃生活的伊甸园、失去时伊甸园和亚当夏娃建立自己的“伊甸园”三个场景的戏仿,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困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宗教信仰的迷惑。本论文最后得出结论:小说《亚当夏娃日记》通过对《圣经·创世纪》的戏仿,重新编纂了亚当夏娃的故事,颠覆了《圣经·创世纪》中的人物形象和所要传达的宗教思想,从而突出了作者的人文思想以及他对爱情、婚姻和宗教的人生态度。
其他文献
通过深入分析建构主义理论存在的问题,依据协同学理论,提出了科学教育的自组织转变理论.基于理论研究和学科教学实践,论证了科学教育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从被组织到自组织的转变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犯罪活动现已成为严重破坏社会管理秩序,侵犯公民身体生命权益,违反社会伦理道德的突出问题。在《刑法修正案(八)》出台之前,我国刑法典没有关于组织出卖人
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是在经济水平还较低,即“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进入的老龄社会。如何改善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甚至变社会压力为社会动力,是一个亟待研究的社会问题。本研究
传统民法理论主张,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由于“出生”这一法律事实的限制,胎儿并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也无法享有民事权利。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交通肇
追求现代性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但在这主流之下还存在着“质疑现代性”的文学支流。质疑现代性文学与中国现代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存在着精神联系,其基本主题和叙事是刻意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事务也越来越复杂,行政管理的范围也因此变得极其广泛,所需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也变得千头万绪。而相对于行政管理事务的复杂性而言,行政法律规范总是
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概念设计的概念及原则作了分析,并对其涉及到的设计方案、结构布置、截面配筋等方面问题作了研究,说明了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
信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军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系统的大量兴建和广泛应用,使军事信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安全威胁。为了保障军事信息及军事
恕道是儒家仁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儒家最根本的为人处世之道。孔子的恕道观强调“己”“人”关系,就是在不断提高自身德性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儒家的忠恕思想以爱人为外在前提,
<正>避免电气系统的危险在维修电气系统前请断开蓄电池,先拆下接地线。重新连接蓄电池时要最后连接接地线。如果不完全熟悉系统的各项细节及专业的处理方法,请不要接触电气系